陳啟豪 - 九龍城重建迎變天|二叔公啟事錄

隨著啟德逐漸發展成為全新商住社區,以及屯馬線全面通車,鄰近地區亦正面臨「大變身」。市建局上周啟動九龍城區大型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約4350個住宅單位,最快2034年落成,是市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

九龍城素有「小泰國」之稱,向來為泰國人聚居地,區內匯聚不少泰國特色餐廳,每年的九龍城潑水節巡遊均吸引不少人「湊熱鬧」,然而,區內舊樓林立、樓宇結構老化,居住環境未如理想,社區設備亦相對殘舊,確有重新規劃、建設之需要。如何做到「新舊融合」、平衡各方利益,從來都是重建項目中最難兼顧的一環,根據市建局的說法,局方會邀請區內特色店舖和食肆於日後的街舖營業,發展成「小街飲食文化區」,並會研究保育地盤內部份具特色的建築物,包括李基紀念醫局及戰前唐樓等。

這次重建計劃包括九龍城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合共3個地盤,總佔地3.7公頃,項目首次採用「轉移地積比」等新規劃工具,利用鄰近啟德門戶廣場地皮約14%剩餘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用盡發展地盤的地積,增加土地發展的靈活性和效率。

過往地積比轉移主要見於古跡文物保育工作上,由於古跡不能遷移,故公眾較易接受,若牽涉到住宅發展,不少人擔心出現複雜利益問題。然而本港土地資源不足,提升地積比率,是政府增加房屋供應方法之一。隨着本港樓齡50年或以上的屋宇不斷增加,市區重建需求有增無減,要加快發展步伐,當局無可避免需要為重建舊樓增加誘因。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