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4º
  • 84%
  •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所屬專欄:
其他專欄
專欄名稱:
昇火相傳
作者:
鄧耀昇

可持續發展,以至ESG策略,關乎人類未來,由如何控制全球暖化、再生能源開發、生物多樣性等觸及國家級層面議題,到企業、民生及金融投資級別,未來必定成熱門話題。要將可持續發展策略推向普及層面,須顧及舉世公認準則。準則的確立與認受性,對推行可持續發展極重要。跨國家地域組織呼籲全球關注氣候問題,敦促各界關注,需要定出標準化的指引,讓各國與工商界有...

詳細

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簡稱ESG),可能有不少企業家覺得與自己無關,又或資源緊絀難以參與,但其實只要動動腦筋,ESG能共同創造出跨越營利與非營利界線的共享價值。促進商業活動與ESG策略之間,其實並不對立。例如現在酒店業受疫情影響,生意大不如前,只能靠本地Staycation業務支撐,在催谷生意的同時難免製造碳排放。有業界就運用多元策略如...

詳細

討論企業的綠色轉型,並不限於企業內部的措施,也可透過企業策略,以至投資,去支援綠色力量,實現碳中和也並非遙不可及,能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也是企業對實踐ESG的表現。企業要實現碳中和,可以從新建建築做起。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成立的綠建環評,是一套為建築物可持續發展表現,作中立評估的權威工具,驗證建築物的規劃、設計、施工及調試等範疇的可...

詳細

全球企業體會到綠色轉型浪潮,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二〇二〇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已有逾百個國家宣佈二〇五〇年前達成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三大排放來源國:中國、美國、歐盟已著手碳中和方案,而港府亦積極規劃,香港企業實在有必要盡快實施相應策略,迎來浪潮下的商機。作為國際金融城市,香港在推動環境、社會及治理(簡稱ESG)可以由資金帶動。在政府鼓勵下...

詳細

創新科技企業或初創企業要提升存活率,需要不段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與及產品或服務的可應用水平之外,仍需要環境配合,其中重要元素包括資金及訂單。談及資金,或許會想到政府或私企資助,對創科企業而言,我認為有利有弊。有利當然是可以用最短時間,取得固定的資金投入,可即時解決企業資金需求,又或可即時拓展業務等,減省科創企業的艱難時光。然而容易得到短期資...

詳細

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一直由兩個創科重鎮科學園及數碼港牽頭。最近科學園公佈的創新園項目,確立開拓更多創新園推動香港創科與再工業化。結合前文提及的《香港2030+》報告,相信創科界對政府扶助政策有更清晰概念。早前數碼港公佈大埔、元朗及將軍澳三個工業村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以科研成果轉化成市場方案作為主旨。據悉該計劃地盤面積二百一十七公頃,協助工業...

詳細

前文提及港府公佈《香港2030+》報告,對香港未來十年的發展有決定性影響,這已不關乎誰是下屆特首,而是未來的發展走向,值得大家重視。報告重點,與過往政府思維一樣,主力集中土地供應。報告估算二○三○年土地需求最多為六千二百一十公頃,較二○一六年多三成,其中經濟用地增幅超過一點五倍。過去十年政府的起動九龍東可算成功,活化工廈政策與啟德區重建致...

詳細

今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首次提到北部都會區,這個嶄新的發展概念,市場所知不多。近日發展局發表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中終見端倪,一個能夠結合十四五規劃與大灣區發展的大綱藍圖終於面世。看到《香港2030+》的概念性空間框架,我們看到亮麗的畫面。整個框架主要分四個部份,維港兩岸由港島至整個九龍,遠至明日大嶼的交椅洲...

詳細

疫症後的商業世界,無論企業家與僱員都對工作模式有嶄新體會。後疫情時代有機構指出辦公室及在家工作並存的混合工作模式備受認同,在香港又是否可行?混合工作模式,相信對企業、個人以至社會都有好處。先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家着重工作效率與成本考量,過往有不少研究指出在家工作,對員工工作表現有正面作用,因為有較低的生活壓力,有更多私人時間,減低在工作期...

詳細

全球供應鏈危機日漸惡化,源於疫情改善、需求回升,但生產源頭以至物流卻在「塞車」。致令全球多個地區出現超市貨架丟空、港口塞船,以及工廠停工等現象。物價指數已潛藏暴升危機。疫情威脅人命,更帶來供應鏈危機。因為疫情嚴峻,全球各地政府均先後封城封國,導致原材料不能暢達各地、工人不能如常上班,故令生產線出現斷層。農產品或相關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的產品,...

詳細

我們經常探討人工智能的話題,而且著眼點都像科幻片一樣傾向人工智能如何取代人類,總像非要視它為敵人不可的對立面,究竟人工智能又是否如此十惡不赦?我認為人工智能已去到第三代——知人工智能,並可以是提升人類創意的助力。在疫情下,可以看到科技如何改變商業世界生態,感知人工智能日益備受重視。人工智能除了能應用在自動化及減省工作程序方面,更能通過機器...

詳細

熱門:葉Sir食經 Executive日記 巴士的點評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