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國家七年前起實施「精準扶貧」,取得平均每年協助超過一千三百多萬人扶貧的成就,快將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央採用「精準扶貧」,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狀況,運用大數據、現代科技效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扶貧方式。
要扶貧,先界定誰是對象,要小心「標籤化」或帶來的負面影響。世界上很多地方包括香港,均選用「相對貧窮」界定方法,把「貧窮線」劃定在平均按每月住户總工資收入的中位數再減半;很多扶貧策略主力幫助「貧窮線」下的人。
可是以相對收入劃「貧窮線」,數字上永遠會有「窮人」,而這些「窮人」或會包括一些擁有多個物業、坐擁過億身家的退休人士,只因他們再沒有工資收入。
我們是否應該採用「絕對貧窮」的定義來更有效精準扶貧,幫助難以維持生活最低水平的人士,提高扶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造利好環境解決結構性貧窮,使能對症下藥幫助到最有需要的人,減低貧富懸殊和跨世代貧窮?
香港少數族裔若有足夠資源學好廣東話及英文就增加就業機會,我們若做好人口普查及短中長線的職涯規劃、全速推動「普教中」讓下一代學好國語,就可用「兩文三語」增加競爭力及參與大灣區以至國家「十四五」發展的機遇;同時需訂立或優化有關政策,使能提高中低層收入人士在香港及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城市「上車」買樓、租置物業發展的機會。
在智慧城市,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創造更佳環境解決結構性的貧困,達致精準扶貧,造福社群。
律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陳曉峰
新‧潮——精準扶貧
其他
更多- 新‧潮——世上無小事2021-01-15
- 新‧潮——莫「網」顧未成年人2021-01-04
- 新‧潮—— 對財政預算案有期望2020-12-23
- 新‧潮——出口法律服務 2020-12-16
- 新‧潮——歧視與偏見2020-12-09
- 新‧潮——找平衡2020-12-04
- 新‧潮——多邊自由貿易創共贏2020-11-25
- 新‧潮——精準扶貧2020-11-18
- 新‧潮——民主進程的公敵2020-11-11
- 新‧潮——學好國語加強競爭力2020-11-04
- 新‧潮——不應背「道」而馳2020-10-29
- 新‧潮——智慧城市的智者2020-10-21
- 新‧潮——當「棕地」不是棕地2020-10-14
- 新‧潮——留學與「關愛有家」2020-10-10
- 新‧潮——殊不簡單的選舉2020-10-07
- 新‧潮——家有「非法勞工」?2020-09-23
- 新‧潮——《銷售公約》2020-09-09
- 新‧潮——減低「中招」機數2020-09-02
- 新‧潮——一隻手掌拍不響2020-08-22
- 新‧潮——「食腦」的NGO2020-08-03
- 新‧潮——《民法典》是生活百科全書2020-07-22
- 新‧潮——破《破產法》2020-07-15
- 新‧潮——食以安為先2020-07-10
- 新‧潮——淺談刑事法2020-06-26
- 新‧潮——地球是圓的 真的假不了2020-06-19
- 新‧潮——遊戲「愚」人生?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