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及此,不少品牌已開始轉向使用電腦科技合成的「自家製」虛擬網紅幫助推銷新產品,既「獨家」,也可以不用擔心網紅自己走歪了對品牌引發的公關危機。虛擬網紅市場的規模上年已超越二千億,吸金力驚人,其中「表表者」包括「柳夜熙」,「她」的一則視頻點讚曾超越數百萬、引申的話題生態圈播放量更超過二億七千萬次。虛擬網紅可以「說」多種語言,精通文化體藝及參與不同的演出,甚至會「撈過界」與真人開音樂會,可以「不眠不休」全天候待命、「精力充沛地」在多個網絡平台陣地穿梭效力,還可隨時加插「背景故事」。一個品牌可擁有多個不同性格造型的虛擬網紅方便「入屋」,在不同消費群組引發「共鳴」效應。
為了維持網絡素質,阻止色情及其他歪風危害社會,筆者認為世界各地需要健全有關法制監管,讓數碼虛擬網紅世界健康發展造福社群。
律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陳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