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方艙醫院 - 鄧銘心

方艙醫院,名字有點科幻又帶點挪亞方舟的救世意味,翻查資料,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就有這種英文為Mobile Cabin Hospital的軍用醫療設施。看英文,還比較易明白,這是一種可以移動的廂形醫院,因應不同需要,內置不同設計和配備。

當年汶川大地震,我們國家都建立過方艙醫院救災救人。

「方艙」是內地的工程術語,它的結構是一件件預製組件的模塊(module),通常有標準尺寸規格,既可獨立使用,又可砌在一起成為大規模的建築群,好似砌積木般靈活,所以世界廣泛應用。

作為傳染病醫院,它當然非常專業及置有高規格的設備,而外國人會將這種結構造成美觀的組合屋,普遍製成可用貨櫃車移動的貨櫃屋。對啊,根本就是一個貨櫃,但製作成一間屋來住人。

我們做地盤的,對此結構毫不陌生,因為我們的「臨時寫字樓」全都是貨櫃寫字樓,入面有冷氣、洗手間、會議室、茶水間,寫字樓所需的都一應俱全,多年來香港幾許大型工程,施工期間我們的工程人員就在這些「貨櫃」寫字樓內工作,直至完成任務,寫字樓才拆卸。不過內地用「方艙」一詞,優雅過「貨櫃」好多了。

今次疫情,內地與香港業界合作,七日起好青衣方艙醫院,水電排污樣樣齊,效率神速!雖然有人批評青衣方艙醫院內的供電插頭是內地制式;哎,但加個adaptor(轉頭)就搞掂啦!而港府都在每間房內加設轉頭和拖把,保證足夠叉電用。

老實說,大家最緊要小心抗疫,望都望不用去住醫院吧?
鄧銘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