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去遇過經濟低迷時期,向政府提議全民派發消費券的概念曾不止一次被提出。消費券猶如賭場派泥碼,後者必須要經過「下注」過程,幸運兒方可以手捧「戰績」離場。消費券則要由市民透過交易流到商戶手上,再經商戶與政府對數取款。亦因如此才可以促進商業活動,搞活一下經濟,避免現金直接入庫。理論上發行消費券與發行鈔票無異,需要有嚴密的防偽措施及發行過程,否則就如打開金庫任由不法之徒予取予攜。為了一次性紓困,要在防偽及發行大做工夫,行政成本不輕,亦不值得。政府過去不派消費券可以理解。今次財政預算案提出派發電子消費券,相信防偽及發行成本比實體版理論上要輕得多,故值得肯定。
不過政府這一招,可又考起那些不信任政府,認為政府會盜用個人私隱的一眾市民了。理論上,為防止電子消費券被偽冒,派送時必須要經過登記核實程序。甚至每一張消費券,於何時派了給誰,於何時進行消費,消費對象是誰,均全部留有電子紀錄並可以追蹤。連「安心出行」也拒絕下載使用的市民,今回會否為了區區五千蚊,不再堅持保護私隱?抑或會為了個人私隱,放棄領取?
楊振耀
新‧潮——電子消費券與私隱
其他
更多- 新‧潮——一分鐘的差異2021-04-16
- 新‧潮——疫苗外交2021-04-02
- 新‧潮——搞科學 要前瞻2021-03-12
- 新‧潮——網上共享學習教材2021-03-05
- 新‧潮——電子消費券與私隱2021-02-26
- 新‧潮——燒了乾淨2021-02-19
- 新‧潮——荒誕的檢測邏輯2021-02-05
- 新‧潮——謀得利的回憶2021-01-30
- 新‧潮——社交媒體大阿哥2021-01-15
- 新‧潮——最後的奸妃2021-01-11
- 新‧潮——疫症難除怪得誰2020-12-19
- 新‧潮——疫症難除2020-12-18
- 新‧潮——別懲罰了自己2020-12-11
- 新‧潮——抗疫萬能KEY2020-12-04
- 新‧潮——警司警誡2020-11-27
- 新‧潮——疫下要同心2020-11-20
- 新‧潮——望梅止渴2020-11-13
- 新‧潮——再闖靈會山2020-11-06
- 新‧潮——電動巴士何時見 2020-10-30
- 新‧潮——疫境自救2020-10-23
- 新‧潮——還得起先好借2020-10-09
- 新‧潮——商台61歲了2020-09-19
- 新‧潮——同跨疫境2020-08-21
- 新‧潮——佢得唔表示你都得2020-08-14
- 新‧潮——《鄭裕彤傳》2020-07-27
- 新‧潮——中大支援基金 短期救急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