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曾與廣播同業分享以下觀察:即使受眾都樂意,不停接收來自四方八面的資訊,以及各式娛樂消閒內容;在扣除受眾休息時間,每天充其量只有約十六七小時。各媒體業者如何吸引受眾,願意把個人有限的時間,花點在你提供的內容上,得花大工夫。
別忘記那個年頭,社媒還未蓬勃發展,串流平台未普及,傳訊速度不比今天,跨國跨區的內容也不似今天般百花齊放,甚至還未有自媒體,更遑論電視台自己也提供節目重溫……換句話說,今天企圖分佔閣下醒着的那十六七小時,一眾內容供應者,以倍數增加。
今日媒體的生存條件,比過去更艱難。過去成功經驗放在今天,或許反而致命。好節目自有捧客的信念,因媒體碎片化,回本期拖得更長,資金得投入更多。過去政府一直相信發版電子傳媒,因牌照稀有,業者不輕言放棄。今天是否還適用?假如廣告及其他經營收入,不足以支撐一盤電子媒體的生意,或說一雞死一雞鳴,雞只會愈來愈瘦,觀眾離棄。那時業者棄牌而去,絕不出奇。
楊振耀
新‧潮——一本通書難到老
其他
更多- 楊振耀 - 幾時穿越望火樓|新‧潮2022-08-19
- 楊振耀 - 天才基本法|新‧潮2022-08-12
- 楊振耀 - 賊過興兵|新‧潮2022-08-05
- 楊振耀 - 你有責任!|新‧潮2022-07-29
- 楊振耀 - 何苦自毀長城|新‧潮2022-07-22
- 楊振耀 - 免費電視前景|新‧潮2022-07-15
- 楊振耀 - 政治劇作契合背景|新‧潮2022-07-08
- 楊振耀 - 登峰|新‧潮2022-07-04
- 楊振耀 - 德政|新‧潮2022-06-24
- 楊振耀 - 賦權前要想清楚|新‧潮2022-06-17
- 楊振耀 - 五十年後|新‧潮2022-05-20
- 楊振耀 - 也寫曾江|新‧潮2022-05-06
- 新‧潮|都係播音人 - 楊振耀2022-02-21
- 新‧潮|香港未有條件談共存 - 楊振耀2022-02-15
- 新‧潮|音樂節目播國歌 - 楊振耀2022-01-21
- 新‧潮|基本的尊重2022-01-14
- 新‧潮|尋找他鄉的場景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