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專欄:
- 其他專欄
- 專欄名稱:
- 新‧潮
- 作者:
- 楊振耀
楊振耀 - 也寫曾江|新‧潮
2022-05-06自初小時已聞曾江大名,但從未有機會相見。與大家透過銀幕相識曾江,自有另一番因緣。昔時曾家大宅在巴炳頓道,大概在今天景翠園AB座位置,由兩幢兩層高紅磚大宅組成,廚房及工人住宿獨立於兩幢大宅。宅內有前後花園及籃球場。如此格局,大家當可以明白緣何曾江少年時代可以放洋留學。那些年,一年總有幾回到曾家大宅探「契婆」。契婆在曾家打住家工,是眾多順德媽...
新‧潮|都係播音人 - 楊振耀
2022-02-21新‧潮|香港未有條件談共存 - 楊振耀
2022-02-15新‧潮|音樂節目播國歌 - 楊振耀
2022-01-21新‧潮|基本的尊重
2022-01-14新‧潮|尋找他鄉的場景
2022-01-03新‧潮——靜待黎明
2021-12-24旅發局公佈十一月份訪港旅客共九千四百九十二人。集齊全月訪客,一個紅館未坐滿;但較去年同期,本港爆發第四波疫情時,大升接近六成。與二○一九年同期比,只有約百分之三。甚麼時候可以回到二○一八時的創紀錄高峰?難於想像。不少國家或地區,採取「與病毒共存」已證實行不通?你縱有心求和,病毒無意善罷。Omicorn變種,已令不少國家方寸大亂。新西蘭位處...
新‧潮——免檢通關計分制
2021-12-17執筆之時,報道說港人免檢疫通關回內地,安排「近在咫尺」。一旦通關,必然有人數限制,由每天少量配額開始,摸着石頭過河,漸次復常。當中或偶有反覆,應在預期之內。 任何有限制的,就產生分配問題。社會上有人倡議訂一套計分制,認為唯有如此方顯公平。這想法表面看是正路,實行起來困難重重,且行政成本非輕。首先誰來訂計分制度?得花多少時間,及如何才能訂...
新‧潮——一本通書難到老
2021-12-03十多年前,曾與廣播同業分享以下觀察:即使受眾都樂意,不停接收來自四方八面的資訊,以及各式娛樂消閒內容;在扣除受眾休息時間,每天充其量只有約十六七小時。各媒體業者如何吸引受眾,願意把個人有限的時間,花點在你提供的內容上,得花大工夫。別忘記那個年頭,社媒還未蓬勃發展,串流平台未普及,傳訊速度不比今天,跨國跨區的內容也不似今天般百花齊放,甚至還...
新‧潮——電視業何去何從
2021-11-26六十年代收電台廣播,除選用笨重座枱機,可以選購日本原子粒收音機,當時售價約幾十至百多元一部。可以調校接收香港的超短波及中波波段廣播。以三分一到四分一月薪去購入一部單一功能,只可接收電台廣播的手提收音機,除了時麾,顯示電台廣播有它獨特魔力。迨至七十年代,單一功能的原子粒收音機市場,開始被初登場的匣式收音錄音機蠶食。同一個硬件平台上,匣式播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