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GDP細項(即外貿、政府開支、投資,以及消費)表明增長主要來自兩方面。由於這些分項數據按月發表,所以只需將本年首三個月的數值與前一年同期比較,經濟增長的來源便一目了然。外貿盈餘比之去年略有提升,若單論出口或進口,情況更是大見起色,例如三月出口的同比增長達百分之十四點七,一至二月的進口增速則是百分之十五點五。因為進出口增長相抵,貿易差額漲幅未逾百分之十。三月增加的外貿從何而來?主要是與俄羅斯的貿易擴大,首季按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七點八 ,與烏克蘭的也漲了百分之十點六,原因可能是俄烏兩國的商品在其他地區銷路不暢,遂轉而將貨物售往中國,或是俄羅斯原油價低,吸引採購。
另外,製造業的生產物價指數(PPI)同比走高,達百分之八點三,仍處於高位(去年同期僅百分之四點四)。PPI高企佐證製造成本遠超往年,這可歸因於石油或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如此看來,首季製造業在出口方面表現尚佳。與此同時,近月政府開支亦頗高。
至於消費方面,首季的零售數據疲弱,三月扭轉一至二月的上升勢頭(百分之六點七),同比下降百分之三點五。僅以零售數據作為參考,消費部份應難達百分之四點八增長。概而言之,中國首季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出口和政府開支。
可是,經濟數據恐有惡化跡象,失業率從一月的百分之五點三爬升,二月和三月的數值分別為百分之五點五和百分之五點八,預示次季的經濟也許仍然不甚樂觀。勞動力市場似乎未能解釋為何失業率高於去年同期,但經濟尚能維持百分之四點八增速。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