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7º
  • 87%
  •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點畫人生——種植治瘉

  均衡飲食非常重要,蔬果必不可少。本地生產新鮮蔬果固然受消費者歡迎,資料顯示在一七年,本地農業生產總值為九億六千六百萬元,農作物生產佔三億四千九百萬元,平均每日生產蔬菜四十一公噸,供應本地所需蔬菜的百分之一點七。近年更有朋友特意在新界租一片小農地,周末親自耕種。雖然日曬雨淋又要睇天氣做人,但品嚐親手種植的蔬果,同時感受農民的辛勞,百分百滿足。

  不是人人可自己租田地,於是早陣子興起在天台或陽台種菜,引入水耕種植法,省卻佔用大片土地,甚至可在室內種植。水耕種植不用泥土、陽光也非必要,而是以礦物質營養液為農作物帶來養分,而垂直耕種方式利用多層種植創造更多空間。有些朋友便善用家居空間,種植一些簡單的蔬菜享用。

         窩居沒有空間也不打緊,香港善導會轄下的社會企業天愛坊就開設室內水耕種植場,讓市民有機會當半天臨時農夫之餘,也可幫助弱勢社群。

  香港善導會於一九五七年創立,協助刑釋人士康復更生,也提供預防犯罪、精神健康、社區教育等服務。位於天水圍的社區健康中心於二○一七年營運,旨在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及培訓機會,除了設置本港首個室內草莓種植場,也以水耕種蔬菜、培植花生芽。

  據介紹中心舉辦導賞和工作坊予市民認識水耕,亦有果蔬認養計劃,每月付一定認養費,支持精神復康者通過每天定時淋水、施肥等工序幫忙打理場內農作物,以協助適應就業、舒緩精神壓力、重投社會。

  認養者也可到場幫忙照料農作物,每月因應收成量而取得一定數量的蔬菜,分享成果。

  機構希望受助人透過參與種植活動,促進他們的認知、社交、情緒、精神及創意等不同方面的發展。而透過照顧和接觸植物的過程,也展現生命影響生命精神,培養大眾對大自然的欣賞,無形中發揮植物的治瘉效果。

陳智思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