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榮 - 中國信達可予關注|中環晨星

今年以來隨着中美政策分歧加劇、宏觀經濟下行,資本市場持續波動,一片風聲鶴唳,於利淡消息下,多間AMC企業中期業績受壓,收入下降由盈轉虧。同時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產質量方面面臨持續壓力,四大AMC在中國經營狀況日益嚴峻。

中國信達(1359)早前公佈中期業績,其在多家AMC中期業績虧損下,仍能實現正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信達總資產規模15412.65億元,收入總額412.58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權益1884.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4%。

上半年中國信達淨利潤為49.8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32.6%。另外,與房地產部門相關的減值損失高達59億元。不過,相比同業中國華融(上半年淨虧損190億元)和中國長城(2021財年淨虧損82億元)的財務表現,中國信達要好很多,對此彭博認為信達是「中國信用最強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

在房地產市場疲弱和經濟增長放緩下,中國信達聚焦主責主業,積極發揮金融市場「穩定器」獨特功能,經營整體平穩、風險可控,多個方面表現可圈可點。業務結構持續改善,不良資產主業基礎不斷加固;金融服務質效明顯提升;主動拓展收購來源,強化有效投放;堅守銀行不良資產主陣地,公開批轉市場佔比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推進信託、租賃和資管產品風險化解;主動參與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信達模式」加速紓困內房;發揮金融優勢,服務實體經濟。以上諸多舉措取得顯著成效,驗證中國信達在嚴峻市場環境下的經營韌性。

整體來看,中國信達資產結構風險低於其他三間全國性不良債務管理公司,槓桿率較低,盈利能力較高。受惠於2022年2月發行120億元的在岸AT1債券,中國信達上半年的資本充足率為18.1%,一級普通資本充足率為11.2%,高於要求水平,表明其有應對更多虧損的資本緩衝。與其他許多中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中國信達的美元債券收益率曲線提供可觀提升。

中國信達表示,在當前信貸下行周期,公司預計將愈來愈多參與到資產重組交易中,在不良資產管理市場發揮更大作用,以解決中國房地產危機。彭博認為,雖然中國信達受業績影響股價下挫,但其抗風險能力、經營模式多元化等軟實力強於同業。因此機構對於長期評級予以肯定,並相信中國信達未來能夠順利紓困並提升核心能力,提振市場信心。

另外中金公司發佈研報認為,中國信達中期業績與早前發佈盈利預警一致,符合預期。整體而言,雖然因資產收益率下行、部份資產風險暴露,使得中國信達盈利受壓,但該公司資產結構持續改善,高風險資產壓降。隨着減值資產生成節奏加快,公司的邊際改善拐點即將到來。

據中金觀點,考慮到宏觀經濟波動導致處置難度加大,基本維持對中國信達的2022年盈利預測,下調2023年淨利潤5.2%至97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022/2023年0.2倍/0.2倍市淨率。維持中性評級和1.31港元目標價,對應0.3倍2022年市淨率和0.3倍2023年市淨率,較當前股價有19.1%的上行空間。投資者後續可密切關注。
甄榮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