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在外國看見小朋友拿着莎樂美腸當零食吃,就像從小就受到訓練,愈吃愈鹹。這一次,我想探討一下食物與味覺偏好的形成。
遠古時候,人類只能靠眼睛及舌頭去分析食物的安全及營養價值,是重要的生存之道。通常酸味或苦味的食物很可能是有毒或有害的,甜味代表可以提供能量的糖份,而鹹的食物就含有礦物質,所以通常都會偏向於選擇後兩者。
在嬰幼兒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的時候,他們開始接觸不同的味道,經歷一段學習過程。早期的味道接觸會影響日後的食物偏好,所以頭三年對於幫助小孩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極為關鍵。因我們人類本能喜歡甜味及鹹味的食物,所以應盡量減少後天的接觸,以免再加強傾向這些食物。
有趣的是,有研究指出其實懷孕媽媽的飲食會令羊水帶有這些食物的味道,所以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時已經接觸過,而出生後有機會更喜歡這些已經熟悉的味道。我有一位好朋友在懷孕時的飲食癖好是快餐炸雞,她的小朋友現在已經開始轉食固體食物,我有點擔心,又有點期待看看他的飲食偏好!
但回歸正題,由科學角度來講,沒有人是天生「重口味」的,各位家長們要記得多留意啦!
邱晴
營爆生活——我不要重口味!
其他
更多- 營爆生活——營養師,你一定食得好健康2020-12-16
- 營爆生活——芝士點揀好?2020-10-21
- 營爆生活——飲食可減少暗瘡嗎?2020-08-19
- 營爆生活——為小朋友建立健康飲食行為2020-07-15
- 營爆生活——「慳得有營餸基層」計劃2020-06-12
- 營爆生活——宏觀疫情下的營養轉變2020-05-22
- 營爆生活——神奇的雞蛋2020-04-22
- 營爆生活——有沒有不老仙藥?2020-04-01
- 營爆生活——贏在起跑線的飲食模式2020-02-26
- 營爆生活——一日一蘋果 醫生真的遠離我?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