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可愛的小玩意,在物質缺乏的當年,往往是另一種生活上的美學。當中的人物、圖像與風景,令人愛不釋手外,更是充滿了時代與歷史的元素。
少年時,筆者也收集不少郵票、明信片和精緻的火柴盒,到外地旅行時,更會習慣買數張明信片留念,彷彿想留下一點旅途中的雪泥鴻爪……
有時也會買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或親友,為自己打氣,為所愛的人加油。真是一番親切和溫暖的叮嚀。而最浪漫的是收到遠方愛人的片言隻語,在風景秀麗的明信片背面,深情寫道︰「我於何時何日回來, 請你一定要等待……」也曾試過,旅途中寄出明信片給未來的自己,數年後忽然收到,那感覺也很神奇兼好玩!
收藏家張順光和陳照明先生最近聯手出版了一本書,正是他們收藏的一系列日佔香港年代明信片,令我們在重構與探索日佔時期香港的歷史上,看到更多當年的不同面貌。
那些明信片,有多少是當時的社會真象,有多少又是佔領者刻意塑造出來的呢?無論如何,喜歡研究歷史的人看着這些珍貴的明信片,一定有所得着。
方舒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