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顯示,在八百八十九名新冠患者中,有十六人同時「生蛇」,比率為百分之一點八,較當地醫院錄得「生蛇」個案比率的百分之○點四三高,兩者差距最高達五倍。
他解釋,人類感染水痘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體內,而感染新冠或流感病毒後,體內T淋巴細胞的整體免疫力就會下降,帶狀疱疹病毒就會乘機重新活躍,誘發「生蛇」。數據顯示,本港現時有九成七的三十九歲以上成人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即每三人便有一人有機會「生蛇」。
孔指,「生蛇」風險會隨年紀上升而增加,亦有研究發現五十歲或以上新冠病人「生蛇」比正常人高出一成五;而免疫力缺陷人士,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患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風險較高。
由於抗病毒藥物需在病發後七十二小時才能發揮最理想效果,同時未能有效阻截後遺神經痛出現,他建議市民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但要與新冠或流感疫苗至少相隔兩周。
孔繁毅提倡把「蛇針」納入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令市民更有誘因願意接種。他說,本港有兩款「蛇針」供選擇,減活疫苗適合五十歲以上人士,打一針即可;而重組疫苗則透過結合抗原及佐劑在肌肉注射,需完成接種兩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