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昨日回覆稱,在發現有關應用程式後,已即時要求相關流動軟件發行平台(即Google Play及App Store)作出審視,以符合相關守則及設立路旁泊車位以照顧短期泊車需要的目的,亦即時就咪錶系統加強保安和更新,令有關程式不能進行「預約入錶」或在兩段「最長泊車時間」後以遙距方式入錶,以保障駕駛者的利益。
程式消費交易 專家:小心資料被盜
香港資訊科技榮譽會長方保僑估計,運輸署接獲傳媒查詢前,可能已修補官方應用程式和咪錶運作的漏洞,令「咪錶俠」無法運作而下架,讚揚運輸署反應迅速。方又說,日後市民如發現由第三方開發涉及公用措施的程式時,應了解有否獲政府授權,「其實涉及錢銀交易和個人資料,很少會由第三方開發的程式處理。」
方又說,如程式提供消費交易服務,更要小心,「將信用卡和個人資料交給第三方公司,要了解是否值得信賴,以免資料被盜用。」方估計「咪錶俠」開發商今次可能只是見有商機和想便利市民,處理不當才涉嫌誤墮法網,「開發這類程式前,最好先跟政府部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