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餉物業估價署昨公佈,去年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三百三十二點五,全年累積下跌百分之十五點六,創一九九八年以來最大跌幅,並終止連續十三年的升勢。單計去年十二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幅百分之二,連跌七個月,至一七年四月以來低位。
按單位面積劃分,只有一千七百二十二呎以上超大單位的樓價錄得升幅,按月升逾百分之二。其餘面積單位都下跌,其中四百三十平方呎以下的「上車盤」跌幅最大,全年下跌百分之十五點八,港島區平均售價五百八十五點二萬元、九龍區五百四十一萬元、新界區五百一十二點二萬元。
至於四百三十一至七百五十二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按年下跌百分之十二點六,港島區平均售價一千〇五十一萬元、九龍區九百九十四點六萬元、新界區八百三十點一萬元。一千〇七十六至一千七百二十一平方呎的大型單位,全年亦下跌百分之二點六,其中港島區平均售價三千七百五十一點一萬元、九龍區三千六百萬元、新界區約一千七百八十三萬元。
新界區300萬有成交
此外,房屋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未來三至四年潛在一手私人住宅數目共十點五萬個,較去年九月底增加一萬個,按季增加一萬伙,是自二○○四年九月有記錄以來高。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向本報表示,現時港島區最便宜的「上車盤」約為五百多萬元,而在新界區,最平三、四百萬元便有成交。但樓市在今年一月已見底,現時已開始反彈,例如太古城等屋苑,樓價已開始上升。他認為,雖然美國加息周期未完,但香港已與內地通關,相信通關效應強大,會淡化各種不利因素,預計首季的樓價將會上升百分之三,上半年升百分之五至八,全年升百分之十到十五,建議有意置業人士要盡早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