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0º
  • 94%
  •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九巴每程加7毫 城巴新巴全線漲$2 5巴紛申加價 機場線貴50%

        疫後經濟尚待復甦,公共交通服務加風勁吹。5間專營巴士公司疫下業務受打擊,向政府申請加價,九巴擬加9.5%,若加價能夠從「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扣除作紓緩,九巴平均每程實際幅將低於7毫;城巴和新巴所有路線劃一加2元;另城巴擬調高機場服務路線50%,市民往機場或多付16至29元。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各巴士公司加幅過高,促港府設立「公用事業穩定基金」。
        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5間巴士公司於2022年1月、6月及9月提交加價申請,龍運擬加8.5%;九巴擬加9.5%;大嶼山巴士擬加9.8%;新巴和城巴期望將所有路線票價劃一調高2元;至於城巴經營的機場服務路線,即A及NA線,票價擬調高50%,其他日常和通宵路線,即B、E、R、S及N線則加23%。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於本周五討論各申請。
城巴機場線 最貴一程車87元
如港府准許上述申請加幅,以九巴1A線為例,由總站出發的票價為7.6元,加價後增至8.3元。城巴17條機場巴士路線的影響最大,如按加價50%計算,往返紅磡至機場的A20線,單程票價將由33元增至49.5元,即加16.5元;又如往返鴨脷洲的NA10線,則由58元加至87元,即加價29元。

文件指,5間巴士公司於過去3年,平均每日乘客量均低於之前10年,主要受疫情影響,以及與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加上工資及燃料成本上升,除九巴外,其餘4個專營權自2020年起均錄得虧損,其中城巴最嚴重,2個專營權於2020/21年度分別虧損了1億2440萬和1億500萬元;新巴同年度共虧損3690萬元;龍運於2021年虧損3680萬元;嶼巴於2021/22年度則虧損1830萬元。

九巴回應指,目前「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戶口累計約4.5億元,若加價能從基金中扣除作紓緩,平均每程實際加幅將低於$0.7。九巴強調,雖然於2020和2021年分別錄得稅後盈利,但政府如無派發一次性補貼和准許加價,公司應會錄得嚴重虧損;而公司於2022年上半年已錄得虧損港幣1.4億元。

城巴則指,城巴(專營權一)和新巴於過去15年僅曾3次調整票價,城巴(專營權二)更是逾25年來首次提出調整。面對燃油價格及工資等各項營運成本不斷上漲,以及乘客量逐漸流失,城巴和新巴希望公眾理解加價實屬必要。
議員促設公用事業穩定基金

立法會交委會主席陳恒鑌認為,新巴城巴劃一加票價2元是有違原本既有程式,做法不可取,建議部份短途或較低價的路線,加幅應較低。他形容,機場線申請加價5成是「瘋狂」,不應加這麽多。議員楊永杰指,5間巴士公司提出加幅均高於本港1月通脹2.4%,批評他們不理基層市民負擔能力。他建議政府將收取專營權的費用,聯同外匯基金部份的收益以及港鐵股息等資金,設立「公用事業穩定基金」,以穩定市民乘搭巴士的開支。

民主黨直言今次申請加價是「獅子開大口」,不能接受,促請政府繼續推出優惠措施,包括將「公共交通補貼計劃」恆常化、延展巴士公司月票或套票優惠等措施。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