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昨宣佈,「兩元乘車優惠」的受惠年齡由六十五歲降至六十歲,料額外六十萬人受惠,具體實行時間須作研究。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說,調低乘車優惠年齡,與鼓勵就業措施一脈相承,減少市民交通支出,會有利就業。
推最多三個月失業津貼
政府將長者生活津貼的普通及高額津貼合二為一,每人劃一發放高額津貼的三千五百八十五元,料近五萬名長者每月可多獲九百一十元。而領取人資產上限亦提升至五十萬元。
政府會以試行方式,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符合資格的一般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直至其獲得首次編派公屋為止,金額參考綜援租金津貼上限的一半,預算逾九萬個住戶受惠。政府又將放寬職津申請安排。
政府為失業者及就業不足者提供最多三個月的現金津貼,可望今年十月發放。當局會為月入少於七千一百元人士,代供百分之五強積金,料於二○二四年推出「積金易」(eMPF)中央電子平台後實行。同時,政府將改善政府外判服務員工待遇。
林鄭被問到推這些措施,會否令市民覺得用納稅人的錢,為政府過去半年的施政失誤「埋單」。她回應,這些是民生措施,為改善基層及退休長者的生活,政府沒有其他意圖或企圖。
各新政策涉一百億元開支,其中一半以上惠及長者。被問到為何沒有針對年輕人措施,是否收買長者人心,林鄭回應指,除了長者措施,其他措施沒特別年齡限制,強調會繼續推行青年措施。林鄭又主動提及,並非趕在下月《財政預算案》前公佈,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公佈其財政措施。
民建聯批未惠及中產
民建聯表示,新政策反映有思維突破,但力度不足,多項政策是長期爭取的訴求,政府只稍作回應。民建聯柯創盛批評,措施只針對基層,未惠及中產。
公民黨質疑措施是「補鑊」,批評政策內容很多是倡議便趕領功。公民黨郭家麒表示,社會仍有很多矛盾未解決,質疑公佈措施是掩眼法,呼籲政府不要以為這些「小恩小惠」能收買人心,應盡早回應五大訴求。香港民研名譽總監鍾劍華認為,近期反修例示威相對平靜,政府或想趁機撫平市民的不滿,但效果未必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