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於一五至一八年,招募九十三名慣常於凌晨時份睡眠的「貓頭鷹型」中年抑鬱症患者,八成屬女性,平均年齡為四十六歲,患抑鬱症長達超過十三年,並將他們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前者在家接受為期五周、每日三十分鐘的強光燈箱療程;後者則接受較暗的光治療。
結果發現治療組的臨牀累計治瘉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七,比接受較暗光治療的患者僅得百分之四十七,高出二十個百分點,而接受強光治療的群組人士,治瘉的時間亦較快,約兩周已見改善,其抑鬱症狀的改善亦較大。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馨說,接受強光療法可令作息更規律,改善患者因延遲睡眠引起的晝夜節律失調,亦有可能影響大腦中的血清素平衡,對調節情緒非常重要。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表示,強光治療是具潛力及有效方法,沒有不良藥物副作用,在家治療亦方便。
至於其他改善睡眠質素的方法,榮建議患者應該多些接觸早晨的光線,夜晚就要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因藍光會擾亂生理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