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歲、育有兩名幼女的李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亦是打假專頁「專捉假網購群組討論區」的版主。這個專頁於年多前成立,會員人數接近八千,每天平均出二十個帖子,「除了我,其他成員也幫手出帖。」李說,自己喜歡網購,起初發現一些懷疑騙人的購物平台時,會私下提醒有意交易的網民,不要上當,「後來,騙人專頁愈來愈多,不能再逐個通知了,索性成立一個打假專頁,互相提醒。」
李的專頁,讓受害人公開付款後無貨到的平台。她先檢視受害人帖子內容,例如是否有入數紙等,以免有人抹黑。近來多數中招者都購買平版電腦、小家電、鮑魚和盆菜等潮流貨品,「就快農曆年,大家想換電器,或買節日食品,騙徒就設局!」
五原則判斷真偽
她還會貼出疑似假網店資料,提醒網民勿上當,但如何分辨真偽呢?李說,她會按五個原則判斷︰一,如賣方要求入數又堅拒當面交貨,已有可疑;二,如專頁剛成立,買家要特別小心;三,網頁潮興甚麼便賣甚麼,「正常網店不會經常轉換貨品。」;四,平台經常刪除網民的留言,令人無從參考;五,貨價特低,「如早前一部咖啡機,市面賣兩千多元,有平台只賣六百元,另一款日本蛋糕,市面賣八十元一條,網上竟低至二百四十元六條,十分可疑。」
被這名師奶踢爆的假專頁,多數即時暫停運作,但不久又改名重生,繼續騙人。一些騙徒不忿被她踢爆,作出恐嚇,「試過三、四次,有人發訊息恐嚇我,叫我全家小心一點。我唔怕,因為多數騙徒都不是香港人。就算是,香港是法治地方,他們也不敢做甚麼。」家人亦不反對她搞這個專頁,只叮囑小心一點。
她表示,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去打理這個專頁,但覺得能夠幫到人,辛苦也值得,「我這個專頁雖然不是太多成員,但都有一定提醒作用,起碼這八千個成員,在專頁分享消息,加強保障。」由於網上騙案愈趨猖獗,她希望消費者網購前,先詳細了解網店資料,看其他網民的評價,不要心急過數,「試過有網友被騙數千元,雖然報了警,但後來發現騙徒是台灣人,根本無法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