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葵興一個工廈單位內,傳出震耳鑼鼓聲,「獅頭要舉高一點,多眨眼睛,這樣舞起來會更加生動有神。」一班年輕人忙於練習舞獅。 「因疫情關係,這個新年演出場數應該很少,但學員要定期練習,否則技術會生疏。」郭偉康體育會獅隊教練孔元臻指,這兩年整個舞獅業界都受疫情打擊。
「舞獅寓意吉祥,為大家帶來好運,鑼鼓聲一起,將不好的事情趕走,所以舞獅是農曆年的傳統。」孔元臻表示,以往新年前三個月就開始準備,要求隊員每周練習三日,並添置道具,「因為會接到很多大型屋苑、商場和商廈的表演,大概有一百場。」他說,初一前就開始表演,一直至正月二十,「每天跑三至五場,每場表演兩小時。朝早六點就集合,去到夜晚八點。」所以農曆新年是獅隊的黃金檔期,每年收入亦靠這段時間得來,「一百場的話,大約有百多萬元收入。」
幸獲政府體育團體資助
疫情下,很多處所取消舞獅表演,令演出場數大跌九成,「去年只有十多場,今年料十場以內,沒辦法!」孔指,收入大幅減少影響很大,因為營運獅隊有很多開支,「這裏要交租,又要購買道具,訂造一個獅頭要一萬元。另外,又要買鑼鼓和軟墊等用品,培訓學員也需要錢。」他聽到不少行家說,撐得很辛苦,有可能捱不住要結束。「幸好政府和一些體育團體有資助,我們才能每個月有錢交租。」新年演出減少,亦影響隊員練習心態,「他們覺得沒機會表演,或多或少失去練習動力。」
為了令獅隊繼續下去,孔說,要尋找開源方法,「希望平日能夠接多些表演,例如新舖開張,又或跟多些中小學合作,舉行舞獅興趣班,盡量增加收入。我們現在跟六間學校合作,新一年希望增至十間。」他覺得,如果不是疫情影響,舞獅這行業發展不俗,因為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獅隊,「很多家長對獅隊已改觀,他們很支持小朋友學舞獅,覺得是一門運動,也是一門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