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患指數透過每半年在全港五十個監察地點擺放鼠餌的數據計算,公署指在二○一六至二○二○年整體鼠患指數只徘徊於百分之五以下的較低水平,即鼠患不普遍。不過,公署不時接獲公眾的鼠患投訴,媒體亦時有報道不同地區老鼠橫行,顯示指數未能有效測量老鼠實際數目或出現次數。
報告指,部份食環署前線人員在使用有毒鼠餌時,竟沒有在包裝袋打上用作散發香味的小孔,影響施放鼠餌成效,更有承辦商稱老鼠會自行扯開包裝袋進食鼠餌,顯示他們對正確使用鼠餌的理解嚴重不足,影響滅鼠成效,署方及後糾正,但申訴署指有關情況或只是冰山一角。
申訴署認為,老鼠繁殖力強,每半年調查一次鼠患指數,數據易滯後,建議署方考慮增加調查頻率,並探討透過改良調查方法以減低指數局限性,如考慮邀請本地大學及相關學術機構合作,了解能否制訂包括不同考量因素的「綜合鼠患指數」。
街市及後巷衞生問題多多
同時,申訴署巡查深水埗等街市及後巷時,發現衞生問題多多。申訴專員趙慧賢(圓圖)建議,要為攤檔及連接後巷商舖的清潔程度,訂立客觀標準,並加強突擊巡查,以改善街市和後巷的鼠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