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野生海星成災 潛水員日撈5,000斤未能遏止繁殖

更新時間:19:12 2021-03-13
發佈時間:16:32 2021-03-13
海星會吃掉漁戶養殖的蛤蜊,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網圖
海星會吃掉漁戶養殖的蛤蜊,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網圖
山東青島周邊海域海星泛濫成災,導致當地的蛤蜊(花蛤)養殖戶損失慘重。蛤蜊養殖戶為減少損失,甚至僱用潛水員捕撈海星,但礙於成本高而效率低,仍難以控制海星數量。

在青島膠州一帶海域,每年3月都是蛤蜊收穫和放苗的季節,惟海底的蛤蜊幾乎被海星吃光。由於災情嚴重,海底密布的海星令養殖戶不敢投放蛤蜊苗,但不放苗就意味來年又是「顆粒無收」,使養殖戶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當地養殖戶們為了捕撈海星,不但要動用漁船,還要僱用潛水員從海底將海星逐隻捕撈,成本極大且效率低,一艘漁船配三名潛水員每天能打撈約4,000至5,000斤(市斤,1市斤即500克)海星,但仍不知何時是盡頭。

當地養殖戶李先生提到,碼頭上的海星都是從蛤蜊養殖區撈上來,海星主要以貝類為食,因膠州灣是蛤蜊產區,所以海底大量的養殖蛤蜊成為這些野生海星的「口糧」。另一名養殖戶張先生稱,他養了260多畝的蛤蜊,去年投苗成本大概在100多萬元人民幣(約120萬港元),「現在基本血本無歸了。」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光濤認為,青島本次海星爆發,與海星幼體成活率增加和向食物聚集的習性有關。他指出,夏季是海星的繁殖高峰期,其繁殖和生存能力既強且快。無論是從海洋生態環境,還是從養殖戶經濟利益角度考慮,都必須盡早清除,否則後患無窮。

當地漁業部門周五(12日)表示,三天內會出台治理措施,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對於有網民提議食用海星,當地養殖戶則提醒,由於海星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過量食用。
網圖
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