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受捧 金融業最適合採用

更新時間:05:30 2021-11-26
發佈時間:05:30 2021-11-26
  (星島日報報道)在NFT炒風及加密貨幣熱潮帶動下,區塊鏈技術應用亦普及,不過,區塊鏈技術除了處理加密貨幣及NFT的炒作活動外,其實技術本身可提升金融、貿易等的交易效率及安全性。目前外國有不少交易都透過區塊鏈進行,包括樓宇、保險買賣,醫療數據傳輸等,而香港則主要應用在金融行業。有學者認為,區塊鏈技術適合用於純數碼資產上,當中以金融行業為最佳應用。

  外地有不少行業採用區塊鏈技術,例如台灣結合醫療保險,推出「eClaim 理賠區塊鏈」平台,醫院能將收據、病歷等資料以安全方式送至參與計畫的保險公司,加快理賠。創意產業方面,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JASRAC)在音樂著作權的授權費管理系統上,導入區塊鏈技術,提高音樂版權管理的透明度及音樂版權管理的效率。英國的Ujo Music,以及台灣的KKBOX亦有類似做法。

  在香港,區塊鏈技術應用以金融行業為主。金管局與銀行界於2018年,攜手推出貿易融資資訊互享平台「貿易聯動」(eTradeConnect),透過將貿易文件統一及數碼化,提高處理貿易文件及融資的效率,同時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及銀行因人為錯誤而重複融資等風險。透過跨平台互聯互通,有助內地與香港共建線上綜合金融服務模式,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發展。人民銀行轄下「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貿金平台)與「貿易聯動」上月完成第二期跨境對接項目,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管理經濟系教授張曉泉表示,區塊鏈技術的特性適用於純數字資產的場景,並認為以太坊、NFT及比特幣是最好的區塊鏈應用。他指出,大部分由區塊鏈技術衍生的好處都是源自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所謂smart contract是我們已經議定好的事情,當所有東西都是數字化且能夠被驗證,這件事(即smart contract)未來就可以自動實行。」他續指,比特幣之所以是很好的應用,是因為它是一個純數碼的貨幣,不對應任何實際貨幣。

  科大商學院會計學系副教授黃昊同樣指出,沒有實體的東西最適用於區塊鏈上,「當所有東西都能記錄在區塊鏈上時,便是最有效使用區塊鏈,所以加密貨幣是區塊鏈最好的應用。」他表示,區塊鏈技術較適用於金融業,主要因為金融業交易量大,而且所有金融數據都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他又指,現時各地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仍處於探索階段,沒有國家或地區在有關應用上是特別先進,並指大家仍在研究如何有效運用區塊鏈,期望將成效最大化,且將成本降到最低。

  雖然本港區塊鏈技術應用仍以金融行業為主,但張曉泉認為香港在有關應用方面「沒有落後,但亦不算很先進」。他表示,香港現時有很多區塊鏈技術的創科公司,亦有不少做NFT藝術的畫廊,「香港的問題在於本地市場相對較小,如果一個區塊鏈的應用放在美國,全球的人都可以去使用或購買,但放在香港的話該應用的增長便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隨著企業加速數碼化轉型,張曉泉對未來區塊鏈技術普及化感到正面,並指屆時將有更多資產本身以數碼形式存在,有助區塊鏈連接這些資產。

  本港金融業界亦積極發展區塊鏈技術,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與多間本地銀行合作,推出多個區塊鏈項目,推動金融科技發展。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許志光指出,區塊鏈技術非常適合用於金融行業,有助加快銀行交易的驗證過程,預料技術將有助促進跨境交易。

  應科院與本港銀行合作推出多個區塊鏈研發項目,當中包括物業估價區塊鏈應用、貿易融資區塊鏈系統等。許志光表示,區塊鏈本身的設計是一個離散系統,並具有很高的重複性及驗證性能,即使是在不同地方進行交易,雙方都可以立刻得知並就有關交易進行驗證,形容該技術特點「正是金融界現今最需要的東西。」他舉例,金管局早前公布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其中央行數碼貨幣(CBDC)及商業數據通(CDI)都要求在不同地方可以迅速完成數據交易,由於當中涉及大量監管程序,需要進行多重驗證,而區塊鏈則十分適用於該交易過程。

  展望未來,許志光預料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發展中將專注交易、網絡安全及數據傳送,並指智能合約將會是發展大趨勢。他解釋,由於金融行業涉及大量監管程序,需要檢測的文件很多,而隨著智能合約的技術發展,當中交易涉及的驗證程序將會被簡化,所需成本亦會下降,惟他認為要達到該技術程度仍需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