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有選舉等如有認受性的想法已落後形勢

港聞
更新時間:07:16 2021-01-21
發佈時間:07:14 2021-01-21
昨晚深夜,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職,他是歷來最多人投票支持的總統,然而,很多人都認同他是面對近代美國最為撕裂的社會形勢,其認受性受到超過七千萬選民的挑戰。這個現象放到落香港,就令人明白近日關於特首是透過選舉產生抑或協商產生,再不能用昔日西方的舊思維。

美選製造大分裂

曾經做過特首的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最近接受訪問,重提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都提過特首可由選舉或協商產生,這個舉動立即吹皺一池春水,引起了一陣激辯,作為行政會議召集人的陳智思成為最新加入戰團的人。他認為,經過選舉產生的特首較有認受性,有利上台後施政。這個想法相信在政界中有不少知音,但經歷過美國最新的選舉洗禮驗證,這個「理論」是否站得住腳呢?

美國去年舉行的選舉是史上最多人投票的選舉,從民主參與的角度,應該是空前成功,由這個過程產生的總統理應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然而,現實是他的對手特朗普自選舉後一直拒不認輸,還發動支持者包圍國會。在國會爆出暴亂後,特朗普仍然不願意參加總統交接儀式,整個上任儀式變成空前緊張。由於特朗普的七千萬選舉支持者憤憤不平,令全球擔心會成為不穩定的力量。

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本來是願選服輸,特朗普打破了常規,原有的建制力量以破壞民主對其大舉攻伐,能否摧毀這股第三勢力還是未知之數。從特朗普支持者心中,這次選舉因為疫情延長了郵寄投票,在點票期間突然冒出大量支持拜登的選票,令他們深信自己的勝利成果被盜走,民主已經被民主黨人的巧取豪奪埋沒了。

習慣選而不服輸

局外人未必明白特朗普支持者的想法,選舉結果留下的不是大和解,而是充滿一個個問號,這七千萬人的政治意志是否民主黨政府能夠代表得了?從香港人的角度,大多數會相信美國的選舉制度公平、公正、公開,但這個過程產生出來的領導者是否就可以施政順利呢?這是全球的憂慮。

強如全球民主第一大國的美國選舉會產生這樣的結果,相信在半年前都沒有人想像得到。然而,類似參選而不認輸的潮流,在香港不是新鮮事物。長期以來,反對派都以本港的選舉沒有真民主作為攻擊武器,立法會選舉如是,特首選舉如是。過去多屆,非建制派都有候選人參加特首選舉,然而,他們從來都指責這是小圈子選舉,選而不服輸從來是他們的邏輯和習慣。如果陳智思說選舉會增加認受性,由於未試過協商選舉,很難比較兩個方法的優劣,但單從反對派支持者的角度,說過去的選舉有認受性,相信是絕難接受的。

過去非建制派參加特首選舉,其最大目標不是增加選舉的認受性,也不早表明願選不會服輸,他們現身公開論壇,目的就是要挑戰選舉的認受性,借助這個舞台來打擊勝選者的威望和執政能力。這個預設結果和立場,幾乎是從未見思毫變動的,可以估計未來只會變本加厲。

效果未必勝協商

以現時的社會勢態,適宜沿用選舉抑或改用協商,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思考。若然說選舉一定比協商好,現實上很難論斷,若說選舉出來的特首較有認受性,中央恐怕百分百不會信納,因為美國最新的選舉結果,就活生生的否定了這個古老的假設了。

全文刊《星島日報》專欄「架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