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蠔灣廠疫境日均處理110公噸廚餘

港聞
更新時間:07:40 2021-03-09
發佈時間:07:39 2021-03-09
環境局上月公布「資源循環藍圖2035」,將發展更多轉廢為能設施,並計畫再建焚化爐。現時佔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三成的廚餘,當局在二○一八年七月啟用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 1),但受疫情影響,廚餘回收量每日只有一百一十公噸,未達設計容量二百公噸。環保署表示,繼大埔污水廠後,沙田及元朗污水廠未來將每日處理三百至五百公噸廚餘,連同二○二三年落成的沙嶺廚餘廠(O.Park 2),料二○三五年本港廚餘總處理量可接近一半。

沙田及元朗污水廠將加入

O.Park1去年接收工商廚餘大減至每日約九十多公噸。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廚餘回收)陸嘉俊表示,除了食肆、酒店及街市廚餘,近期亦向食品公司收集過期罐頭,亦接收海關充公走私凍肉和水果,廚餘量已回升至每日一百一十公噸。

他指,除了O.PARK1可處理每日二百公噸廚餘,每日可處理三百公噸廚餘的O.Park2將在二○二三年落成;未來增加更多污水廠處理廚餘,除了大埔污水廠二○一九年起以廚餘和污泥「共厭氧消化」,處理每日五十噸廚餘,他透露沙田及元朗污水廠亦增設處理廚餘,每日分別可處理三百至五百公噸。他說,料至二○三五年全港最多每日可共處理近一千五百噸廚餘。若以二○一九年本港每日廚餘棄置量三千三百公噸,相當處理近一半。至於第三個在石崗及第四個廚餘廠,至今未有下文,他說:「會雙管齊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及污水廠都會研究。」不過渠務處回覆查詢指,按照藍圖,沙田污水廠明年起,每日廚餘處理量只有五十公噸,署方已開展相關工程配合試驗計畫。

風閘阻隔難聞氣味

近日O.PARK1開放公眾預約導賞參觀,日前所見,訪客入口有輕微酸臭味,但廠內其他設施未有異味。陸嘉俊指,貨車裝卸廚餘至儲存坑難免飄出氣味,已有風閘阻隔,設施內有負氣壓及中央除味才會排放。

廚餘經混合和破碎為廚餘漿,篩走膠袋、玻璃、金屬等雜質,在攝氏三十五度的厭氧環境約二十三日,利用微生物將廚餘的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氣,可年產一千四百萬度電,供O.Park1及約三千家庭使用。廚餘殘渣脫水後,在攝氏五十五度腐熟二十日,每日可產六百至七百公斤堆肥,用於園藝綠化和農業用途。記者吳雋妍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