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黎智英辦網媒與搞政治同樣粗疏

港聞
更新時間:07:23 2021-05-17
發佈時間:07:21 2021-05-17
壹傳媒集團上周噩耗頻傳,老闆黎智英資產被凍結,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出紙版,遣散大批員工。今次黎智英雖然只是被凍結私產,不涉公司戶口,但最近多年壹傳媒營運見紅,主要靠大股東注資挹注,未來資金鏈如何維持?

  壹傳媒近年業績虧損纍纍,這次台灣《蘋果》結業,有業內直言,集團過去經常把業績不振歸咎於在港遭受政治打壓,但現時在大陸政治影響力不大的台灣鎩羽,足見其營運有問題,物先腐而後蟲生。

認死於美資社媒之手

  壹傳媒在九七前創辦,隨之迅速冒起,最光輝的年代,是在香港成功後揮軍台灣,摧枯拉朽,成為當地紙媒一哥。由於台灣市場比香港龐大,創造的盈利更豐,影響力橫跨兩岸。

  然而,成也台灣,敗也台灣,壹傳媒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不在大陸打壓,而在於進軍台灣電視業。台灣電視業競爭激烈,做法遠比報紙煽情,壹傳媒賴以攻城略地的絕技根本佔不到優勢,結果燒掉近十億元的資金,連同其他經營不善的生意,多年來不光輸了報紙的盈利,還累計蝕掉二、三十億元!

  真正把壹傳媒推向深淵的是黎智英十多年前一往無前搞網。當時他希望搶佔互聯網先機,成為真正的傳媒龍頭,於是大力投入網媒,結果犯下兩大致命錯誤。

  壹傳媒是首先把所有內容免費上網,同時把不遵從傳統新聞意理的原則發展動新聞,帶動了本地報紙為內容大量上網的潮流。在他倡言紙媒已死的鼓動下,中港《蘋果日報》同時銷量急跌,收益急促萎縮。新的商業模式自己搶閘毀棄,新的收入模式未曾建立,成為第一大錯誤。

  黎智英犯上更大的錯誤,是認為只要看準互聯網抬頭的大趨勢,全力搶入就能夠成功,結果為了盲目追求流量,把大量花費昂貴資源的內容放到社交網體谷歌、臉書上,把流量的控制權主動讓人。最後換來是本身流量多少要仰社交媒體的派發,更要命的是廣告客戶被位處上游的谷歌、臉書無情搶走。與其說《蘋果》是死於大陸的打壓,不如說是死於美國跨國平台的侵蝕。

  在上周公布停刊的《告讀者書中》中,壹傳媒的管理層直言告白: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谷歌、臉書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沉痛打擊。

  社交網體轉載新聞內容,利用技術平台操控數據,搶走讀者,截取收入來源的風險,早有業內人士公開大聲疾呼,黎智英根本沒有深究。壹傳媒以龍頭紙媒輕率地牽動了新聞媒體無序向網絡轉移的惡性競爭,只是做了替美資數碼平台開路的馬前卒,連自己都成為壯大對手的飼料,其錯誤又豈止是累及員工,並且禍及行業。

只講大方向形同自毀

  不止一位與黎智英共事的媒體業者指出,黎智英主辦媒體是徹頭徹尾的商業作風,講求推廣包裝,當中包含不少意念創新,但同時是巨量資源造出來的效果。在壹傳媒創業之初,用數以億元計的資金減價,宣傳,攻勢就如虎入羊群,當中或者有他本身的算盤,但這是金錢打造出來的奇迹,但當遇到資本更雄厚,策略更高明的美國社交平台,其商業策略和對媒體營運的認識就實在太粗鬆,尤其在後期的逆境期,他對管好細節更無興趣,大小問題不斷叢生。

  過去,黎智英以成功企業家的形象出現,但自媒體生意跌入谷底,媒體經營之神的形象破滅,他對政治的投入反而日增,策略尤其激進。今次《蘋果》敗走台灣,反證出其營運受挫的真正原因。

  黎智英今日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陷入險境,有論者認為這與其作風有關。他搞政治舉起民主的大旗,以豐厚的媒體資源作為本錢,坐上了泛民共主的位置,但其激進策略帶來的後果已經浮現。在媒體營運上他以為只要看數碼時代的來臨,只要一味重注死衝就可以建功立業,結果就是把江山斷送在美資社媒的手上。這種只講大原則,大方向,漠視具體現實的做法變成了近乎自毀式的策略,後果的災難性現可在看來是彰彰明甚。


《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