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條道理停壹傳媒牌

港聞
更新時間:21:39 2021-05-18
發佈時間:07:08 2021-05-18
壹傳媒上星期宣告結束台灣業務,其後警方宣布凍結大股東黎智英的私人帳戶。消息公布後,壹傳媒管理層表示被凍結帳戶是大股東私人戶口,有財經專家又指黎智英不是公司董事,故不影響公司云云。然而,昨日在開市前,壹傳媒股份被停牌,似乎反映黎智英被凍結資產不影響上市公司的說法未必全面。

私人水喉隨時斷纜

  壹傳媒管理層在大股東遭凍產後,出來派定心丸,財經專家又指公家帳和私家帳無需要混為一談,聽來有一定合理性,但只要稍為留意壹傳媒近年營運,就知不是一加一這樣簡單。

  近年,壹傳媒嚴重虧損,出現入不敷支,除了賣產和尋求銀行貸款,還需要黎智英開動私人水喉注資,過去他曾提供七億多元的股東貸款,大部分已被取用,如果黎智英再無水可泵,壹傳媒是否能繼續營運。再者,警方拘捕黎智英多時,上周才提出凍結資產,是否代表案情有新進展或掌握新證據呢?故此凍產是重大變化,熟悉財務的人士指出,黎智英戶口被凍結,銀行對他控制的上市公司支持度,無可避免要重新檢視,就不是簡單說大股東私帳和上市公司沒有關係這樣簡單,也不是如財經專家說無做董事兩者就沒有關連。

  壹傳媒資金鏈如何運作有燃眉之憂,皆因從公司初步營運數據顯示,集團現在處於天天燒錢的狀態,究竟手頭有多少資金可燒,要細看帳目才知。現在公司未出年報,就有需要作出交代,否則就有披露不足的風險。

財政狀況隨時劇變

  連串事件令壹傳媒財政狀況出現劇變,像台灣《蘋果日報》結束,涉及裁員,當中可能要即時支付一大筆現金。同樣,現時壹傳媒還有不少業務,譬如印刷資產是否要撇帳,當中有沒有引致非經常性虧損。長遠而言,甚至壹傳媒過去累積的大量訴訟,過去是否做了足夠撥備,最好都重新檢視。

  在黎智英被凍產前,壹傳媒員工曾與管理層開了大會,這個過程後來公開,當中披露員工期望公司能夠先結業清數,然後重聘營運,認為先清數的做法較能保障員工。不過,管理層就堅拒建議,從公司立場,結業清數雖然可以令員工放心,但就涉及大量現金支出,公司的生存與員工的福祉出現矛盾,決定是要先保住公司。

  從員工要求先收取離職薪資,反映了近距離接觸公司營運的人,對未來的財政有多大信心,之後再發生台灣紙媒結業和黎智英私產被凍結,不但員工的前景令人關注,股東的前景一樣難料,所以有人看了個別財經專家的評論,實在摸不着頭腦。

聽任波動如買大細

  現時,黎智英持有逾七成的壹傳媒股份已不能買賣,只有小股東和市場人士可以參與交易,過去,每逢壹傳媒或黎智英出大事,股價都大幅波動,炒高急升再大幅回落的個案不止一次發生。本來,股市一向容許投機,願買願賣沒有甚麼問題。只是,前提應該讓投資者有足夠的資訊作出決定,而不是盲目買大細,故此,公司停牌其實不令人意外,顯得比像過去任人胡亂買賣做法正常。

《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