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源殘奧放異彩 神奇媽媽淚變甘

港聞
更新時間:06:03 2021-09-20
發佈時間:05:57 2021-09-20

「我不是她的神奇小子,但她是我的神奇媽媽。」輪椅羽毛球「世界二哥」陳浩源,在夢寐以求的殘奧舞台贏得獎牌後,聲淚俱下感謝媽媽。他流淚,是因為08年的車禍,曾令媽媽對子女健康成長的願望變成奢望,並要忍着淚水,陪伴兒子走過黑暗,直至遇上輪椅羽毛球這綫曙光;他感激,源於12年的運動員生涯,質疑他不務正業的聲音未減少過,但媽媽的支持從不間斷,甚至以他的殘疾為榮。此刻,陳浩源的獎牌不止一圓殘奧獎牌夢,更讓媽媽的淚水,變得甘甜。 

「以前聽說奧運是神奇時刻,我本來想保持輕鬆,但也不期然緊張起來。」陳浩源參加過3屆亞殘運、6屆世錦賽,贏得大小獎牌數十面,但殘奧為他帶來前所未有的緊張感。早在出發前,他突然體重大減,戰至四強,面對老對手、世界第一的金正俊,他的右手竟然抽筋,「物理治療師及教練都嚇一跳,因為我出名體能好,這種事(抽筋)從來無在我身上發生過。」

殘奧是運動賽事的最高舞台,高手過招,勝負分野不在於技術高低,而是取決於意志及心態。在銅牌戰前一晚,陳浩源翻開訓練日誌,回想起自己如何由寸步難行,蛻變成世界級選手。心態調整好了,身體自然回應過來,翌日的比賽,他直落兩盤擊敗對手,如願贏得首面殘奧獎牌。

睹兒截肢震撼大 堅強母親拒倒下

運動員每面獎牌背後,都歷盡艱辛,殘疾運動員在接受艱苦訓練前,先要戰勝磨蝕人心的殘疾。陳浩源在22歲前是四肢健全的青年,但08年一次交通意外奪去他的左腿,將他從絕望中拯救過來的,就是他的「神奇媽媽」。

那日是年三十晚,陳浩源的媽媽接到噩耗,逕自北上至內地醫院。打開病房大門,眼前的兒子全身赤裸,面色蒼白,剛截去的左腿,血淋淋地放在陳浩源胸前,像屍體一樣,「這個畫面對她的震撼很大,但她知道自己不可以倒下,要支撐着我。」

在陳浩源9個月留院期間,媽媽既要工作糊口,也堅持每日到醫院照顧兒子。即使克盡為母的責任,卻停不了自責,「她怪自己為何不賺多點錢、識多點人,其實她含辛茹苦養大我,已經盡了母親最偉大的責任。」

坐輪椅領獎 被港隊教練發掘

中學時期的陳浩源是羽毛球校隊,拿過學界冠軍,他在受傷前亦有組隊參加業餘賽事。在他留院半年後,球隊奪得亞軍,教練隊友邀請他以參賽者身分領獎,「大家都知道這面獎牌的意義,它會是我人生最後一面獎牌。」在頒獎台上,當觀眾驚訝有人坐着輪椅領獎時,場內其中一個人卻雙眼發光,他就是港隊殘疾羽毛球教練曾昭邦。

「我以為當日是關上我運動生涯的一道門,誰不知是開了我做運動員的一扇窗。」陳浩源回首昔日不幸,笑言「那次車禍令我有更精采的人生,羽毛球令我不幸的人生變得幸運」,但幸運從不是白白的賜予,沒有他的付出,那綫曙光只會如同流星劃過。

支持不間斷 以子殘疾為榮

陳浩源09年加入殘疾人羽毛球港隊時,仍未有全職運動員制度。他為了實現夢想,每天早上7時先練一課,再回公司工作,六時放工後,再訓練至10時,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至2017年成為全職運動員為止。使命感是促使他不斷訓練的原因,在2014年殘疾羽毛球運動員王鎮炎出現前,陳浩源多年來是隊內唯一一名符合精英運動員資格的人,「當年一年只有兩三場比賽,不可以失手,否則整個項目就會無資助,再不能維持下去。」

對內,陳浩源面對獨力支撐球隊的壓力;對外,他亦飽受親朋戚友的質疑。雖然他一直渴望以成績證明自己,並早在一一年躋身世界頭5位,但在不少人眼中,輪椅羽毛球只是「圍威喂」的活動,更有人勸他及早離隊,找份穩定的工作。此時,「神奇媽媽」再次堅定陳浩源的理想,「無論我做任何決定,她都會全力支持。」更令他欣慰的是,媽媽從不以兒子的殘疾為恥,甚至以他克服殘疾的經歷而自豪。

在奪得銅牌當日,陳浩源帶着淚水感謝媽媽,但他相信當下媽媽流下的眼淚,一定比他多,「由我成為香港代表、結婚、獲選為傑出運動員及十大傑青,每一次都是她哭得最厲害」,媽媽的心事,他最了解,「她從無要求我名成利就,只想我健康快樂,但我22歲的車禍令她以為,這個夢想不會再實現。」

愛侶未離棄 更喜歡意外後的他

羽毛球更令陳浩源由大男孩,蛻變成熟男兒。車禍當日他與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太太,不過拍拖3個月,陳浩源看着失去的左腳,不禁問她會否考慮分手,「未來行到哪一步,我也不知,但我會陪着你,直到你站起來為止。」太太這一句回應,令他重新振作。由康復到踏上運動員的路,太太的支持未有減少過,他笑言,太太更喜歡意外後的他,「以前我只是識逗她開心及明白她的人,但我做運動員後多了責任感,令她覺得我更可靠,可以託付一生。」

在強制隔離期間,36歲的陳浩源一直思考前路,「我不想做『呃飯食』的運動員,如果未來3年我不可以付出百二分努力,我不會繼續下去。」前路如何,刻下他未有定案,「如果你見到我打明年亞殘運,3年後的巴黎殘奧,你一定會見到我。」
盼爭取改善場地配套 與健全運動員同酬

今屆殘奧獲全港關注,陳浩源期望藉此向港府爭取改善場地配套,與健全及殘障運動員同工同酬。

陳浩源表示,目前殘疾羽毛球港隊並無固定場地,需要體院及康文署場地兩邊走,惟羽毛球項目在今屆殘奧取得一銀一銅,證明具備一定實力,值得港府更多的配套支持,令羽毛球成為硬地滾球及輪椅劍擊以外,另一個港隊傳統項目。

殘疾運動員無論是薪金及獎金,均比健全運動員為低,爭取同酬是陳浩源另一目標,「殘疾運動員在應付自己的殘缺之餘,再付出與健全運動員一樣的訓練時間。」他亦不認同殘奧獎牌比奧運獎牌容易奪得,「今年殘奧港隊只有兩銀三銅,比奧運港隊少,難道就可以證明奧運獎牌容易取得嗎?」

縱然陳浩源敢於爭取福利,但他明白先要爭取成績,才能證明殘疾運動員值得更多支持,「我不是為了自己才出聲爭取,我知道蘇樺偉、張偉良年代的配套更差,所以我們要做好本份,才可以為下一代爭取更好的福利。」

記者 郭增龍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