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林鍾大戰」搞騷示範作

更新時間:20:47 2021-09-26
發佈時間:12:00 2021-09-27
今年六月的時候,看着月曆上整個夏天排得密密麻麻的賽事,歐洲國家盃、美洲國家盃、東京奧運、殘奧和全運會,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幸好中間加插了一場「林鍾大戰」可以吃吃花生調劑一下心情。隨着今天全運閉幕,這個夏天的地獄賽程也似乎告一段落,不過有些方面卻是逐漸掀開了序幕。

這個夏天雖然大賽一浪接一浪,但作為體育傳媒卻是愈做愈興奮,從東奧前冷冷清清的宣傳造勢,到政府宣布五台聯播奧運慢慢升溫,張家朗奪金全城體育狂熱更是到了頂點。此後何詩蓓摘雙銀、乒乓球女團、劉慕裳、李慧詩奪銅,體育在香港的受關注程度可說是前無古人。

最重要是運動員回港後受到各大商家青睞,頻頻出席各種公開活動、拍廣告搵真銀,慢慢開發出運動員的商業價值。運動員形象健康正面,不說歐美各種職業籃球、足球年薪數千萬的球星,近如中國、日本和南韓等,運動員都備受國民尊敬愛戴,體育運動的商業價值亦得到充分開發,運動員不時參與電視節目、廣告等,將運動這個餅愈做愈大。

運動員也是人,生活再規律再節儉也需要錢,在有限的運動生涯中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和收益並沒有錯,甚至這種最終可以靠商業運作自給自足的模式,才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次奧運過後,最讓人高興的除了獎牌,還有逐漸建立的這個商業模式。

再看看那場林鍾大戰的花生騷,大家心知肚明這根本就是一場鬧劇,但這場口水戰掀起話題,就能吸引贊助商注意,未開賽就已經封了蝕本門。甚至話題仍在持續燃燒,各方賺盡知名度,這也是一種無形資本。

今屆全運即將閉幕,下一屆全運已確定由大灣區合辦,今屆奧運及林鍾大戰會否帶給港府一些啟示,讓全運會不只是運動會,而是香港體育界下一個發展契機?何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