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熱點圖片 •專題新聞 •數碼 •汽車 •健康生活 •美容 •星相 •潮流時尚 •家居 •藝術 •馬經 •專欄 •短片 •+shop •論壇 •相簿 •其他
 
 
 

1.

香港有多少人患有腎病?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06至07年間,約有0.3%香港人口患有腎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及覆診。而腎病的患病率亦隨年齡增加,44歲及以下是0.1%,45至64歲是0.5%,65歲及以上是1.2%。08年,本港便有1,400宗登記死亡個案是由腎病所致,當中腎衰竭佔近九成八個案。

 

2.

腎病有何高危因素?
在醫學上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腎臟病。
原發性腎臟病,是指找不到引起腎小球病的其他疾病。
繼發性腎臟病是由身體其他疾病侵襲導致腎臟病。最常見的是糖尿病腎炎、痛風腎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盂腎炎、腎結石、腎臟病高血壓、過敏性紫癲腎炎及多囊腎等。所以家族有腎病病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患有經常性尿道感染、腎炎和腎結石的人士,均有較大風險患上腎病。


 

3.

腎病有何病徵?
腎病的徵狀包括小便呈茶色、帶血、有泡沫、混濁、小便困難、赤痛或夜尿頻密、面部及雙腳浮腫、腰側疼痛、血壓高、食欲不振、貧血等。

 

4.

腎病有何治療方法?
若病情尚屬輕微,醫生會建議患者從生活習慣入手,如多飲水、少肉多菜等等。若病情已屬中後期,則可能要採取血液透析(俗稱「洗血」)、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和換腎等方法。
「洗血」是將血液導入一部洗血機,原理是以儀器作為人工腎臟,將血液裡面的毒素過濾。整個洗血過程由醫護人員執行,一般每星期進行2至3次,每次約需4至5小時。
「洗肚」則須要先透過手術,將一條喉管連接到病人腹部,每次洗肚時將兩公升特製的洗腎水注入腹腔內,讓腸臟裡的毒素滲透到洗腎水,再將洗腎水排放出來。洗肚的過程比較溫和,病人通常可自行在家中進行,每日要進行3至4次。
至於患者應採取哪一種治療方案,則應由醫生按病情來衡量。


 

5.

甚麼情況下需要換腎?
當腎單位受損達到 8成或以上,腎臟失去排泄及分泌功能,就要接受透析治療法或腎臟移植。雖然血液或腹膜透析等方法可以治療腎病患者,減慢病情惡化,但若從生活質素及醫療成本角度出發,腎臟移植仍是目前較理想的治療末期腎病的方法。

 

6.

患上腎病後,長期護理有何注意事項?腎病患者可否如常運動和旅行?
腎病患者必須注意飲食,聽從醫生和營養師的建議,適量攝取蛋白質、鈉、鉀質、磷質、熱量及水份,其攝取量須按需要而作出限制。
另外,醫學界已研發出流動洗腎機,患者只須帶備它外遊,便能同時照顧腎臟及享受旅行的樂趣。醫生亦建議病人進行適量運動,強健體魄。

 

7.

腎病患者服用西藥時,可否繼續以中醫方法「補腎」?
市面上中成藥種類繁多,成份、功效不一,難以確定能否與患者目前正服用的處方藥物混合服用。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8.

「洗血」真的能把血「洗淨」嗎?原理是什麼?
洗血機一方面把患者的血液輸送到儀器內經過濾膜清洗,把毒素及多餘的水份去除,另一方面,則把「清潔」的血液回送到患者體內,從而避免毒素積存於患者體內。

 

9.

坊間流傳一些「補腎」食療,是否有效?
坊間流傳的「補腎」食療功效未獲科學驗證證實,病人進食前應先與醫生及營養師商量。
其實腎病病友要注意日常飲食,進食分量要按營養師指示,因應病情的嚴重性、治療方式或藥物的副作用而作出調整。即使水份的攝取亦須按病情、治療及水腫的程度而作出適當調整 。
另外由於腎病患者調節及排泄血液礦物質的能力會逐漸減弱,而容易使電解質積存體內,從而導致血液中的電解質含量過高,引發各種病症,因此患者要特別注意從膳食中控制鈉、鉀和磷的攝取量,以保持血液含量正常,預防併發症。

 

10.

中國人常提到的「腎虧」,與西醫所指的「腎病」,有否不同?
中國人常提到的「腎虧」,與男性的性能力有關;但西醫所指的「腎病」,是指腎臟出現毛病,有性命之虞。其實,一旦腎功能減弱,患者會出現頭暈、疲累、無胃口、欠精神,在身體虛弱下,性能力衰退只是其一表現。其他影響如腎臟不能過濾代謝廢物、不能製造紅血球激素造血等,則會危及生命。

 

11.

小便帶泡,是否腎病警號?
微量的「泡泡尿」是早期腎病的徵兆,患者的尿液或會出現「起泡」的情況,但並不明顯。若病情惡化,有可能出現大量「泡泡」。這時病情已屬中後期,最終可能演變成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