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報道,2021年,東莞GDP突破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它與GDP突破3萬億元的深圳、2.8萬億元的廣州、超2萬億元的香港和1.2萬億元的佛山共同組成一個“萬億經濟圈”。如此,粵港澳大灣區有了5個萬億級GDP城市,而且它們“肩並肩”地連成了一片,即便在萬億城市更多的長三角區域也無法看到這樣的景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面積規模及經濟增速,均已超過包括東京灣、紐約灣和舊金山灣在內的世界其他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什麼特別之處?未來的經濟活力從哪來? 兩大龍頭融合發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之中,深圳和香港占據非常獨特的位置,是兩大超級核心。2020年,深港兩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合計就已突破5萬億元,佔整個大灣區的45%。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表示,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可能很難找到兩個全球都會性的城市,像香港和深圳這樣,距離如此之近。香港到深圳駕車距離僅逾50公里。他認為,深圳和香港組成兩位一體的超級核心,具有強大的經濟動能,可以給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核動力”。通過深港的優勢結合,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也有望成為中國內外雙循環構建的一個戰略性的關鍵節點。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栢基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領先的行業優勢。深港雙城融合發展有利於發揮“強強聯合”作用,推動兩地在人才、技術、資本等層面的雙向流動,在重要的科技產業領域攜手合作、優勢互補,這樣的融合發展必將為大灣區帶來核心增長動力。 雙核、多核的特殊城市群事實上,全球知名的城市群、都市圈許多都以單核驅動為特點。俞建拖指出,比如紐約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圈、倫敦都市圈等,單核驅動的效應比較明顯。但中國是個特殊的國家,無論人口規模、地域空間多樣性等,都使中國城市群的集聚產生和其他經濟體截然不同的特徵。例如:長三角,在上海這個超級核心之外,還有杭州、南京、蘇州等中心城市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如此。深圳、香港、廣州的GDP在經濟尺度上是基本相當的,在此基礎上,還有佛山、東莞等萬億級城市。這並不違反經濟規律,反而因為這種雙核、甚至多核的驅動,帶來區域經濟更大的動力,有望形成全球競爭力更高的城市群。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南部市場主管合夥人張立鈞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灣區很大的特色在於差異化。深圳新一代信息科技創新,廣州的汽車文化和新零售,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醫療,東莞、佛山的製造業,澳門、珠海的國際化的休閑文旅會展中心等,這些優勢和產業是可以差異化互補的,還能為未來的發展孵化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普華永道中國思略特合夥人金軍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機制體制上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這是個很大的先天優勢。這一機制下,可以更多鼓勵創新。高度一體化俞建拖透露,在對中國12個城市群的考察中發現,珠三角城市群,雖然經濟總量佔比不是最高的,但是綜合一體化水平,卻是所有城市群的標桿。例如:廣州佛山的一體化、同城化已經達到很高水平。而且,如果將珠三角放大到粵港澳大灣區內,整個大灣區一體化水平還有所提昇。與高度一體化水平相伴的是區域發展差距的縮小。在大灣區“9+2”城市的格局中,區域內部的差距較小。通過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到這個城市群地區工作,還可以縮小全國各大地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推動共同富裕。當然,未來大灣區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以核心城市深圳為例,官方日前發佈《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加大對深圳的政策支持力度。張立鈞認為,這些特別措施將推動深圳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發展和國際化,其中,包括推動區域交通一體化以及金融的繼續開放等,為今後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5個萬億級城市連片 大灣區“萬億經濟圈”成型
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