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香港製造」出力 霍文遜醉心研疫苗
02月24日
霍文遜身兼多職,他除了是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亦是尚至醫療集團主席,集團在中環核心地段租用十五層商廈,一八年成立時已是城中焦點。相比之下,他在一三年成立鎧耀生物醫藥科技,並擔任公司主席一職,則較少獲公眾關注。
撮合袁國勇及藥企做研究
原本是外科醫生的霍文遜,以外行人身分走入生物科技行業,正是不甘於「救人太少」,「我做外科手術,每次只可以幫一個人,但很多癌症病人來到見我的時候,已經做不到手術,亦有很多病人的需要,不是外科手術可以解決得到。」身為醫生,他可以選擇接受現實,救他救得到的人,但他決定走另一條路,為這些醫學難題尋找解決方案,「與其等其他人,不如用我們的能力想辦法解決。」
在思考解決方法之際,霍文遜在機緣巧合下,撮合袁國勇及抗癌藥企Athenex主席劉耀南兩位本港醫學界猛人,結果欲罷不能,「他們兩個構思了很多新念頭,我的角色是組合不同的人才,實現他們的夢想。」
申政府基金未見已告失敗
最近理大研發的全自動快速測試系統就是其中一例,霍文遜笑言研發概念是「將袁教授實驗室入面的設備,放在一個盒入面」,並以自動化工序,避免人手接觸病毒帶來的感染風險,未來更可於診所內,以大眾化價錢使用。研究團隊五年前曾申請政府創新科技基金,但他憶述申請過程「連見都未見過就失敗」,無奈下只好尋求商界資助,過程艱辛,令原定兩年完成的計畫,延長至四年多才見成果,「原本想請更多人手,最後要靠幾個人完成。」
快速測試系統得不到政府資助的原因已不可考,不過,霍文遜承認外國有類似的儀器,可同時檢測十多種疾病,但不少疾病於華人身上罕見,「香港需要的是測試流感、肺結核、登隔熱、冠狀病毒的儀器,我想做一部符合東南亞地區需要,測試多種上呼吸道疾病的儀器。」
最近武漢肺炎引發全城搶口罩,背後反映香港倚賴外國進口物資的做法,難以抵禦疫症衝擊。霍文遜及袁國勇早在一五年提倡香港建立疫苗生產廠房,正是預視流感大爆發隨時發生,「美國法例列明,如果有流感大爆發,當地藥廠製造的疫苗要給美國人優先使用,所以流感大爆發一旦發生,香港隨時連疫苗都無,到時會死很多人。」
最想產品貼上「香港製造」
事隔五年,疫苗廠的想法將會與快速測試系統一樣,Made in China。霍文遜過程中看到深港兩地對科研的支持,差天共地,「他們(深圳)見到產品已臨近完成階段,在找地方、設廠及資金上都有支持,疫苗廠有望最快半年後可以做到。」
既然是香港人的研發成果,霍文遜當然最想看到產品貼着「香港製造」四字,「但我至今未見到香港有大力支持,我們只可以用最快最容易的方法,達成我們的目標。」他直言在記者會高調提及此事,正是想強調香港擁有不少優秀科研人才。他以拍檔劉耀南為例,其公司Athenex於美國上市,其中三名科學家所研發的六種抗癌藥物,價值估計達十億美元,「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香港人,如果有政府支持,他們回到香港同樣可以有發展。」
生物科技人才願為港做事
霍文遜憶述,昔日成立生物科技公司時,發現香港不少有心人跟他有同樣想法,希望從事研發工作,「好多讀生物科技的人,原本在藥廠從事銷售工作,聽到香港有人想做藥,減三成人工都願意過來,他們跟我說,當年讀生物科技,就是想做研發,他們很開心終於有香港人願意做這件事。」
目前,霍文遜的研發方向,集中於傳染病及癌症,前者包括噴鼻式流感疫苗、可為車廂消滅微菌病毒的自動消毒機械人,以及可多次清洗重用的殺菌醫療布料,解決公眾對傳染病的恐懼;至於癌症方面,團隊正研發將化療藥物紫杉醇,由注射式改為口服,大大減低藥物副作用,緩解病人的痛苦。
經歷多年發展,霍文遜支持的多項科研項目陸續迎來收成期,謙稱自己讀書成績平平、資質平庸的他,笑言自己最大的功勞是撮合不同有志之士,「我們的團隊是正能量與正能量的人走在一起,說『不』很容易,堅持下去才會見到成績。」
與其等其他人,不如用我們的能力想辦法解決。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