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新蝙蝠病毒 力證新冠病毒源於自然
03月07日
新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的Spike蛋白的S1和S2亞單位的剪切位點處有多個氨基酸插入,揭示了新冠病毒HCoV-19(即2019-nCoV或SARS-CoV-2)的S蛋白S1/S2剪切位點的自然插入和新冠病毒的可能重組來源。S蛋白是新冠病毒與人類細胞受體ACE2結合的關鍵,相當於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
以上科研成果來自中外聯合科研團隊,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高等學校新發傳染病病因流行病學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澳洲悉尼大學聯合團隊的研究人員於周四(5日)發表,但論文尚未經同行評議。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新的蝙蝠來源冠狀病毒,命名為RmYN02,是在2019年5月至10月期間從中國雲南省收集的227只蝙蝠的基因組分析中鑑定出來的。
研究顯示,RmYN02和新型冠狀病毒HCoV-19在全病毒基因組中的同源性為93.3%,在與HCoV-19最接近的1ab基因中的同源性為97.2%。相比之下,RmYN02受體結合域(RBD)與HCoV-19之間呈現低序列同源性(61.3%),可能不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
此外,研究團隊再次確定了RmYN02的蝙蝠宿主為馬來菊頭蝠(Rhinolophus malayanus),和一種馬來菊頭蝠標本中獲得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MK900703 )100%一致。馬來菊頭蝠與可能是沙士病毒宿主的中華菊頭蝠均廣泛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和東南亞地區。由於牠們不會長距離遷移,群居性強,有可能生活在同一洞穴,或因此促進兩者的病毒交換和重組。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從肛門拭子中發現了RaTG13,從糞便中發現了RmYN02。因此,糞便是是蝙蝠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動物,特別是能夠利用洞穴環境的物種的一種簡單但可行的方法。
團隊認為,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插入的殘基與RmYN02中的殘基不同,但可表明是一個獨立的插入事件,並在野生動物中強烈表明是自然起源,所以新冠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中多種自然發生的重組事件;而來自蝙蝠的病毒可能提供了HCoV-19的基因骨架,與蝙蝠或其他野生動物的進一步重組事件則導致獲得S蛋白、RBD和多鹼基剪切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