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春天,天氣潮濕,又是時候煲袪濕湯水!不過煲之前,不妨先看看自己屬於寒濕或濕熱,對症下藥!註冊中醫師李廣冀表示,寒濕和濕熱的人共同特點是比較疲倦,而且怕熱,多餘的水份積聚於身體,影響五臟六腑氣血的平衡。

寒濕的人士受寒邪的影響,舌頭偏白及淺紅,舌苔較厚,對女士來說,較易出現水腫、怕凍、手腳冰冷,在排卵期及月經前白帶偏多,大便不成形,容易頭暈。

濕熱的人士舌頭偏紅,舌苔偏黃,面油較多,易出現濕疹及暗瘡的問題,體味較重,大便較臭且不成形,小便較黃,女性的白帶分泌帶黃,容易有異味。

以下去濕方法又適合哪類人士?

-麻辣火鍋
適合寒濕人士,但過份進食很不健康,因為辣的食物鹽份很高,過份進食會令濕氣積聚。李醫師表示,體內寒氣可以透過麻辣驅散,但重味道的食物容易令人口乾,導致濕氣積聚,因此不要過份進食。

-去濕湯包
去濕湯包多是由清補涼製成,成份包活蓮子、百合、淮山、薏米、伏伶及茨實等成份,一般來說都是健脾去濕的湯包,適合寒濕及濕熱人士,但要視乎屬性,若去濕湯包內含扁豆、赤小豆及土伏伶,就較適合濕熱人士,若內含黨參、白朮、伏伶就更適合寒濕人士。

-薏米或紅豆水
薏米水偏涼,適合濕熱人士,但過份飲用會導致經常小便及腎虛,所以建議一星期只飲一至兩次;紅豆有利水去濕的作用,較綠豆水溫和,無論寒濕和濕熱的人士都可以飲用。

-日本足貼
中醫認為人體的毒素是透過大小便及流汗而排出的,腳底排汗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而足貼內的成份只要一沾到水就會變黑,這些黑色的東西未必是我們身體內的毒素,因此成效存疑。

-暖薑水浸腳
不錯的方法,特別適合寒濕型及手腳血液不循環的人士,薑本身溫胃、止嘔及發散風寒,外用的話有驅寒作用。

-拔罐
拔罐除了可以去濕,還可以拉鬆肌肉,適合肌肉疲勞及頸累的人士。

-開抽濕機
濕有分外濕及內濕,開抽濕機可以減少環境引致的外濕,從而令濕度更適合人體,減輕濕氣所導致的關節痛、風濕發作,疲倦等影響,適合寒濕和濕熱的人士。

-運動排汗
運動無論對寒濕和濕熱都是去濕的好方法,特別是寒濕人士,通常都會有氣虛、弱虛的情況,因此運動完後促進血氣運行,五臟六俯的水液代謝都可以得到改善,因此運動是各種方法中最佳的方法,濕熱人士要留意自己有沒有高血壓的情況,選擇由輕鬆到劇烈的運動,量力而為,去濕之餘又保持精神爽利。

李廣冀醫師表示,說到尾,濕氣都是人體的代謝物,津液過多,但太少又會導致陰虛,因此最重要保持平衡,維持抵抗力。

「 Oh!爸媽」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