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反覆,醫管局恒常服務受到嚴重影響。為讓病人可及時得到治療,醫管局加強公私營協作服務,其中包括腫瘤科的造影及放射治療服務。醫管局癌症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暨九龍西醫院聯網腫瘤科部門主管鄭志堅表示,由三月起已轉介三十三名患者到私院接受放射治療。在加強公私營協作後,病人可於七至十四日內得到治療,減輕病人的痛苦。

「其實私院的流程是順暢過公院。」李小姐七十七歲的母親,日前因自理能力急跌及精神狀態欠佳,於四月一日入院檢查後,發現其乳癌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須要電療,「當時醫生說最快都要到四月十五日才可做電療。」由於其母親符合公私營協作計畫資格,獲主診醫生轉介至浸會醫院就診。李小姐母親在四月七日已獲安排與私家醫院的醫生見面,同日製作模具作電療之用,於四月二十四日已完成整整十次療程。李小姐直言,私院較公院服務更好,因醫生亦會預留較多時間了解及處理母親的病情。

僅須付公院費用

鄭志堅指,即使未有疫情影響,普遍病人作電療亦要等約二十八日,而疫情下更需要等多一至兩星期,故醫管局希望可加強公私營協作,轉介病情穩定、有逼切需要的骨轉移或腦轉移癌症患者予私院接受服務,病人只須繳付醫管局治療的服務收費。他透露,由三月至今,已有三十三名病人轉介往私院接受服務,令患者可於七至十四日內得到治療,有效減輕病人所受的痛苦。

另外,公私營協作計畫亦擴大放射診斷造影服務至所有合資格的癌症病人,受惠患者由每月只有約一千人,到三月擴大合資格人士後,增加至逾三千五百人。至於有關計畫會否成為恒常措施,他說要視乎疫情發展,但認為公私營合作會是長遠策略。記者 呂穎姍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