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着手處理,會有着不同的結果。」這是我們經常用作開解別人的說話,尤其是在近日的疫境中。這句說話,讓我想起早前取錄一位特別插班生的事。

兩年前,因為同學的需要,申請其導盲犬進入學校。這是開校五十多年以來的首次,全校上下皆嚴陣以待。我們為此事召開多次會議,大家議論紛紛,不斷提出要考慮的地方、制定各樣的政策與規則。結果,學校為導盲犬新定的規條,比學校的校規還要多。

雖然大家花了很多工夫準備導盲犬進校,但心里仍然忐忑,怕會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意外。在一次會議中,話題又涉及導盲犬時,我不禁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導盲犬是同學的需要,進校是必須的,為何我們還要設立諸多關卡與限制?何不把牠當作插班生一樣,歡迎牠成為我們的一分子?」言猶在耳,大家恍然大悟,當下的討論氣氛截然不同。

學校一向師生關係密切,老師以關愛同學見稱。當大家將導盲犬變成插班生時,一切的討論也改變了。大家由限制犬隻的活動範圍,轉成為牠預備舒適的「學習」環境;由如何避免影響環境衞生,變成細心安排一處既方便,又保障「私隱」的如廁地方。

大家還決定為「新同學」安排一個與別不同的歡迎會。結果,導盲犬在一片喜樂聲中成為了我們的一分子。

時至今天,大家對此事仍津津樂道。早前學校要商討疫情中「停課不停學」的安排,大家正猶豫推行視像教學之際,喜見有不少同事已習慣從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問題,並且樂意互相支持,與同學一起嘗試新事物,讓視像教學安排迅速落實。

日後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你將會發現生活由此改變。

梁冠芬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校長、津中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25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