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叫天空的鳥兒學游泳,也不該叫水裏的魚兒學飛翔。」這句說話套用在學校的管理與領導方面,實在很有啟發性。

在學校,我們常常遇到一些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明明不適合的工作,卻硬要老師去做,結果自然做得不好,充其量只能說是完成工作(Get the job done),談不上是把工作妥善地做好(Get the job done and done well)。如果想把工作做得好,那就一定要找到對的人,各司其職,各謀其政,那才能把工作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要做到把工作妥善地做好,喚醒老師的內在驅動力是不二法門。一般老師通常都比較謙遜與內斂,要識別人才,往往是一個「淘沙取金,剖石採玉」的過程。我們不妨先向老師進行意向調查,內容可以包括他們對工作安排的意見、個人的專長及興趣,然後利用所得資料,運用在工作安排上,讓他們的專長及興趣得以發揮。

例如我們發現某些老師對課程和教學策略非常專業,便應該鼓勵他們在這方向發展。學校只需提供土壤讓他們發芽,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扶上一把,給予他們自主權,讓他們安心前進。那麼,當他們的能力獲得肯定時,工作的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加。

又例如一位品性純良、充滿關愛的老師,學校如能將他安排到規劃學生的關顧與成長上,那就最合適不過了。再舉例來說,在帶領興趣小組方面,一位熱衷茶藝的老師,讓他開辦茶藝小組,既能讓學生認識茶藝,也增加了學生的文化涵養;而擅長西洋畫的老師,讓他帶領學生在學校的門板上實踐畫作,這樣不但能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展翅高飛,更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不該叫天空的鳥兒學游泳,也不該叫水裏的魚兒學飛翔。」我對這句話銘記於心。美國企業家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也曾說過:「找對的人就能作對的事。」但願我們都能夠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周黎明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鄧鏡波學校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6月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