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電子產品普及,人類患有視網膜疾病的風險增多,嚴重更會失明,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范智勇花9年時間構思及研發,成功開發「立體人造視網膜」,為視障患者、失明人士以至人型機械人獲取視力帶來新希望。

范智勇解釋,該人造視網膜裝有大量以常用於太陽能蓄電池的鈣鈦礦為原料製成的納米線感光器,用來模擬人類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能直接連接視障患者眼球後的神經線;後方連接的液態金屬線,模擬八爪魚的眼球,能直接將訊號傳送至大腦。

實驗證明,人造視網膜解像度及可見光譜較人眼高和闊,令義眼能看得比人眼高清,甚至具有紅外線夜視功能;視覺範圍亦較現有技術廣。范智勇透露至今研發成本約二百萬,未來將會將進一步改善電化眼的性能、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期望十年後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