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夏天是蚊子活躍季節,驅蚊用品大派用場。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要留意驅蚊產品的成分濃度及致敏原,指驅蚊成分濃度低的產品,防蚊時間有限。而驅蚊貼、手帶或手環等產品的驅蚊效能更成疑。

消委會檢視市面上69款驅蚊產品的標籤資料,其中四成樣本標示含有驅蚊活性成分,其餘六成則標榜含有天然成分。消委會指兩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風險,有機會刺激眼睛或皮膚,部分更不適合嬰幼兒使用。

消委會發現,近三成樣本並沒有列明所含驅蚊成分的濃度,消費者難以評估產品的驅蚊功效。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即使有標示驅蚊成分濃度的樣本,逾兩成半所含的濃度少於10%,防蚊保護時間十分有限,要小心選擇。

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中,「博士文」驅蚊液標示的活性成分濃度為40%,「殺牠死」強效蚊怕水有30%,但「殺牠死」護膚蚊怕水只有6%。而「日本叮叮」全效版配方驅蚊防蟲噴霧,便沒有標示活性成分的濃度。

消委會提醒家長須留意,部分化合物不適合用於嬰幼兒身上,因或會刺激眼睛,和引致皮疹、水泡,刺激皮膚及黏膜等。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便建議,兒童使用含避蚊胺(DEET)產品濃度,不應超過10%。

另外,近年不少驅蚊產品都標榜成分天然,但消委會指,這不代表絶對安全。今次檢視的其中41款樣本,標榜使用天然植物驅蚊成分。其中逾六成半(28款)標示含常見的香茅油(citronella oil),其濃度介乎0.95%至65%。當中5款標示香茅油的濃度少於10%,未必能提供長時間的驅蚊效能。然而,用者也須留意,香茅油可能會輕度刺激皮膚、眼睛、喉嚨,引致咳嗽,長期或頻繁接觸,或會引致皮膚過敏,故加拿大政府建議不應用於嬰幼兒身上。

除香茅油外,其餘標示的植物成分還包括檸檬草油、雪松油或其他植物油等。美國的研究指出,未經註冊的含植物成分驅蚊產品,其驅蚊效果普遍不太有效,用後有效時間一般少於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