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爆不停,相反本港連續多日無本土病例,成為控疫最成功的地區之一,如何打通本地和個別地區的人流,成為下個抗疫目標。協助加強檢測的健康碼安排準備出台,關注相關收費的聲音日益響亮。 

內地以手機技術進行監測,被視為是應用資訊科技加強公眾健康保障的成功例子。利用二維碼證明個人健康和在有需要進行追蹤,有效減低社區爆發的風險。現在香港和內地部分地區研究豁免入境隔離,共同應用健康碼成為雙方標準措施。

盧寵茂揭貴價有因

不過,議員近日關注中港兩地收費差異極大,專攻醫療議題的陳凱欣早前就發炮批評,其後再有其他議員跟進。據政府解釋,香港收費昂貴有市場規模不足的先天限制。由於要購買機器,在措施初期減低虧蝕風險,故此收費不能太平。

不過,本身是本港學者的港大深圳醫院負責人盧寵茂就點出另一個原因,是本港醫療機構要買外國的試劑,這些試劑每份要數百元,與內地十元計的試劑價差極大。從內地大量使用的個案顯示,內地試劑的準確度可以信賴,倡議香港加入與內地集體採購,以降低成本。

關於試劑價格和測試收費,早前就曾出現過有診所提供測試服務,被人揭出試劑在內地淘寶網只是賣數十元,但本港診所卻要收取數百元費用。有醫界指出,現時世界各地對監測病毒使用不同的取樣方法,也有不同試劑,嚴格而言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方法,差別在於準確度而已。內地的試劑經過廣泛測試,價廉而效果沒有明顯遜色,所以使用內地試劑應該是降低成本的方法。

任市場定價易惹罵

有醫界指出,本港對提供檢測服務傾向由私人以市場方式進行,認為初期的健康碼豁免安排可以先針對負擔能力較強的商務客,讓市場慢慢降價。由於本港私醫慣了提供高增值服務,計算成本時採取很保守的計算方式,若然政府不作適當引導,任由市場按市場規律自行調整,相信價錢很有機會高開,當價錢偏高,需求自然減弱,形成雞與雞蛋的負面循環,最後隨時可能因為醫療界的利益引發一片罵聲,把互通的好事說成壞事。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