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期分享過學苑於疫情期間,在教學及學員學習方面如何應變。今期續談新冠肺炎為教育帶來的啟示。

過往,香港的課堂均以教師作為主導,課堂上教師詳細予學生指導,學生在同儕支援的氣氛下進行學習。但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學校被逼停課,公開考試不是取消就是延期。自從教育局宣布停課不停學,學生即時需要在家學習,頃刻教師和同儕的慣常支援消失於無形中,學會自行學習,成為在疫情中繼續學習的唯一出路。

回顧疫情期間,有資優學員通過綫上學習,保存學習熱誠。有學生善用在家學習的日子,攻克己身,惡補個人弱項迎難趕上。反之,亦有學生在沒有常規課堂學習下,迷失方向,彷彿天天放假,耗費大量時間打機,導致成績落後。

根據不少專家的意見,新冠肺炎有機會與人類並存,從各國解封後,疫情反彈,加上其他不明朗社會因素,學生和教師需要作出心理準備,隨時需要回到在家自行學習的模式。對教師來說,提升對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能力或尋找要學習甚麼,該如何學習的能力要求愈顯得重要。

可惜一直以來,本港教師多集中於驅策學生學習他們認為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以提高考試成績為目標。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通常不會受到鼓勵,結果經過中學階段,學生便對學習失去興趣,進入大學後,由於學習動機低落,即使他們想開始自我學習,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部署學習進程。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自學技巧是當今香港教育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特別是考慮到終身學習的需要時。

新冠肺炎正好為我們提供改善的機會。要知道綫上學習,要求更高的時間管理能力和整合資料的技巧,學校宜開始為學生提供支援自發學習的環境,而且應該為學生提供自學的訓練,例如,如何建立和執行自我調整學習計畫,以及如何以明確的目標進行練習等。教師須學習如何適應和利用學習者的不同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進入疫情後世界,我們需要創新並開發新的學習策略和做法。

吳大琪
作者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關注資優學生的成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7月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