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要求香港製造並出口到當地的商品,標籤必須改用「中國製造」,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稱,有關要求很無理,但相信對本港經濟影響微不足道;他認為,現時內地經濟發展已遠超很多經濟體,未來仍會保持有關趨勢,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商業中心,相信本港長期仍會得到許多機遇。

歐錫熊認為要求無理

鑒於美國規定下月二十五日起,所有出口到美國的香港商品,來源地均須改為中國。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認為,有關要求無理,因應去年香港製造的產品輸往美國的數量,只有三十九億港元,少於本港整體出口數字零點一個百分點,相信影響相當少,對本港經濟影響微不足道。他續指,美國限制出口敏感科技亦佔總貿易的少數,故美國的制裁行動對經濟影響屬可控範圍。

歐錫熊指,儘管不少主要經濟體的最壞時刻似乎已經過去,全球各地中央銀行和政府亦已推出大規模的支援措施,但全球經濟的復甦料會是不平均和反覆不定。他相信,本港全年的經濟發展將取決於本地疫情能否在短時間內受控。

雖然中港關係緊張會造成環球經濟不穩定性,惟歐錫熊認為,過去近二十年,環球經濟重心已經逐漸由西方轉向東方,現時內地經濟發展已遠超很多經濟體,未來仍會保持有關趨勢。他稱,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商業中心,相信本港長期仍會得到許多機遇。

根據港府昨日發布的對外貿易數字,本港整體貨物出口在本年第二季按年實質下跌百分之二點四,較對上一季百分之九點七的跌幅明顯收窄。其中,輸往內地的出口轉為穩健增長,而輸往美國和歐盟的出口跌幅收窄,至於輸往亞洲多個其他主要市場的出口亦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二季實質上升百分之六點五,而對上一季則下跌百分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