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前夕,曾任白宮首席策略師的班農因為眾籌被調查。在大選進入直路前夕,外界自然關心事件對選情會否有影響。由於班農曾與流亡美國的大陸商人過從甚密,中港政經圈子對事件發展興趣甚濃。

班農背後發功

班農曾被視為特朗普的圍內班底,本身有鷹派色彩,行事作風不講常規。這次出事是他宣稱透過非牟利組織籌款興建邊境圍牆。在邊境築牆是特朗普上任後甚有個人特色的倡議,班農出師有名,被查後傳媒自然追訪特朗普。特朗普暫時只是作中性回應,沒有支持,也沒有質疑事件背後有政治動機。

除了籌款事件外,班農被指與郭文貴合組媒體都受到聯邦調查局針對,質疑在集資過程有沒有違反《證券法》,看來他的官司麻煩很可能陸續有來。

班農出事引起政經界興趣,一原因是他與流亡美國的商人郭文貴合作搞爆料網媒。據悉兩人一個在台前、一個在幕後。當郭文貴剛剛離開內地時,對中國局勢比較掌握,加上當時大陸權力更迭,他的言論又大膽,於是吸引不少眼球,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兩人就心雄起來,集資想創辦媒體,現在革命尚未成功,麻煩已找上門來。

聲勢已見褪色

在班農未出事前,郭文貴的網上爆料,已有日落西山,聲勢沉寂的感覺。在初初出台時,郭文貴以爆內幕的姿態招徠,他為了收料也出盡法寶,包括私下錄取政界友好的錄音,所以很能滿足一般人好奇和窺秘心態。然而,後來他收料的招數用盡,政界朋友又開始提高戒心,他披露內容的可觀性就大跌,加上離開中國時間漸長,對形勢的掌握似乎變得脫節,所以過去一年,談論的價值已經下降。有捧場的政經界不少都覺得他的觀點已開始重複。

過去,班農相信是為郭文貴提供美國政情分析的消息來源之一。他的情況和郭相似,當他初離白宮,對中美形勢掌握應該較為貼近時局,影響力也較大,但隨着人走茶涼,參考性有逐步下降的迹象。

像郭文貴的個案在政治新聞中是常見情況,這種爆料型節目個人風格濃烈,很倚賴背後消息來源,一旦政治大局變化,可觀性就會隨時間流失。像上世紀跑中國新聞,有些知名記者與總理趙紫陽的班底關係良好,就可以掌握很多消息,隨趙紫陽失勢,這些記者的「分析」也隨之失準。

或會漸趨黯淡

作為流亡商人,郭文貴聲稱坐擁以十億元計的資產,本來不愁生活,他爆料或者與個人心態有關。隨着他手頭的訊息資源減少,班農出事相信會對他的個人媒體帶來另一個打擊,很大機會步入黯淡階段。至於集資事件會否進一步發酵變成自找麻煩,現時仍在進展中。至今為止,無論班農抑或郭文貴都對被查保持低調,且看將來會否如很多目標人物一樣,質疑這是選舉期間的政治逼害。

吳順目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拆破傳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