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是深刻難忘的體驗,那怕是巔峰或低谷。關鍵時刻往往帶來洞察,也是呈現自己最佳狀態的時刻。  

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一位張老師教我們自然科學。那天張老師談到人的起源:「精子卵子結合,成為一個受精細胞。細胞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成為胚胎,之後成為嬰兒。」「一粒受精卵如果分為不同器官的細胞,為何細胞會自動自覺各歸其位?」我問。「坦白說,這還是科學上的一個謎!」張老師說。那一刻,別人可能不知我內心的想法,但我認為自己問了老師也口啞啞的問題,感到驕傲不已。這個關鍵時刻成為我日後學習理科的動力。

另一個關鍵時刻,是我在大學的時候發生。大學時期我唸書成績平平無奇,記得那是我上精神科的第一課,教授對我說:「你先去單向玻璃房內,見見那位病人。」進入房間後,被安排會診的是一個患上癲癇症和思覺失調的病人。「今次你為甚麼被送到醫院來?」我先發問。病人接着很詳細地向我披露他的病情。會診結束後,教授對我說:「你說話就像一個精神科醫生,你有沒有想過做這專科?」這一句話,其實背後有着很大的肯定和鼓勵。事後想起,這關鍵時刻也許是啟發了自己日後的發展方向。

我也有一些低谷的關鍵時刻。記得那時候我在醫院工作,感到人事管理很有問題,於是就對一位同事吐苦水。只是那位同事顧左右而言他,她那一刻的眼神,令我知道她不是一個聆聽者。那一刻我有了洞察,知道我在這部門的難處,只有很少的人會有同理心,大部分人都是因循自保度日。

其實作為一個母親和醫生,只要肯用心去觀察聆聽,就可以為我的孩子和求診者創造關鍵時刻。至於老師和家長,更可以打破平常習慣,用心令學生和子女感到受重視和被需要,因而令他們得到鼓勵啟發。

掌握關鍵時刻的方法,就是提升個人的覺察能力。往往激發人的潛能,不總是在成功的時候,有時還會在逆境時刻;不止存在着風光時,也存在於人生的谷底:因為當真正跌到谷底時,往往反而更加認識自己,甚至把危機化為轉機。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8月2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