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制裁涉南海造島中企 外交部:霸道邏輯
08月27日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周三宣布將包括中交建5家子公司在內的24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理由是協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島。美國國務院同日宣布,將取消一些中企高層及其家屬的美國簽證,理由同樣是參與南海項目。除了中交建子公司外,被制裁的還有北京環佳通信、上海電纜海洋工程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研究機構等。
中交建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是中國最大的基建公司之一,員工超過12萬人。中交建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承包商,參與打造全球性港口、公路、鐵路和工業園區網絡。中交通今日公告稱,公司未在美國開展任何業務,核心裝備未使用或進口美國技術。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美國高官稱,美國的上述行動是試圖給中交建貼上「基礎設施領域中的華為」這一標籤。這位官員指責中交建及其子公司在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肯尼亞、坦桑尼亞、菲律賓等地的項目中有腐敗、掠奪性融資和環境破壞等行為。美國助理國務卿史迪威偉上月曾將中交建和其他中國國企稱為「現代版的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是曾協助英國擴展殖民的企業。
報道引述美國官員稱,促成制裁行動的另一原因是中交建在中國軍民融合項目中發揮的作用。2017年7月,該公司的軍民融合辦公室與解放軍海軍勤務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在有關海上防禦項目、理論研究和大數據等領域的事項上進行合作。
「我們敦促美方糾正錯誤,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天說,中方在南海領土上開展相關建設,完全是主權範圍內的事,與軍事化無關。中方企業和個人參與本國建設活動,合理合法、無可厚非,美方的制裁完全是霸道邏輯和強權政治。
過去兩年來,美國因新疆、香港、南海等議題,已對約300家中企發起制裁。《環球時報》引述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美國的制裁表明,中國應為未來各種情況的發生做好預判,包括如何保護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