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家長分享過一段話:「孩子大學畢業後,隨即把大學畢業證書丟給媽媽,說『這是你要的東西,給你了,從現在起,我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向用功學習的「好」孩子,以行動來回應媽媽過去的控制,表達強烈獨立自主的願望。也曾有媽媽朋友分享:「生孩子前會希望孩子能自主獨立,有個性,不隨波逐流;當孩子出生後,又怕孩子太有個性,太獨立,唔聽話,好難教!」

回歸後,特區政府推出通識教育,成為高中課改之中,學生必修的主科之一。記得當年推通識科亦有爭議。不過,教育局力推,認為能訓練學生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的社會觸覺,培養獨立思辨能力。然而,近年不少人批評通識科教壞細路,逼得教育局亦要重新審視通識科,於是推出了「通識科專業諮詢服務」。

有教科書出版商,主動把新版的通識教科書,送到教育局審查。及格的教科書,將獲教育局推薦。

然而近日媒體報道,一些平民百姓一向相信的觀念,竟然被改到面目全非,例如刪減三權分立、公民抗命等字詞,或改用中性字眼代替敏感字詞,如「本土意識」改為「本地意識」、「民主派」改為「非建制派」。一些爭議性話題更是大幅減少篇幅,甚至刪去。修改以政治正確為主,對於當年希望學生能加強社會觸覺,培養獨立思維的初心,是背道而馳。

一如朋友的分享,推通識科是有良好意願,但當學生真的有思辨能力時,反而害怕起來,生怕孩子不聽話,難教!

電影《The Wall》,其中一段是大批學生在生產綫上被推進,臉上都戴上同一面具,批判學校教育只是把人平面化,學生只是工廠生產綫上的產品,經過嚴格的檢測,確保同一品質才行。這呼應着中國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畫的其中一幅漫畫「統一思想」,畫面是一排高矮不一的孩子,被大剪刀剪去頭部,把孩子全剪成同一高度。教育理應是多元,統一思想真的好嗎?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8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