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全民檢測觸發港人對基因泄露個人私隱的疑慮。縱然基因排序於親子鑑定、癌症檢測等方面成效卓著,但生物科技界形容,要單憑基因排序追尋,甚至識別個人身分,目前科技仍遠未能達到,加上實驗室操作規範中,操作員未能取得檢測者個人資料,難以得悉接受基因檢測者的真實身分。然而,由於港府未制定基因數據保護政策,檢測公司或各師各法,有業界則依照歐美做法,讓客戶可隨時要求退出測試及銷毀樣本,並認同平衡基因私隱權及病症追蹤問題將是未來難題,冀港府盡早完善基因檢測數據的法規。 記者 李卓穎 郭增龍

基因學發展近年愈趨成熟,按業界所述,目前如要為一個人完成基因排序,可在兩星期內完成,成本約二萬港元。礙於基因排序屬獨一無二的個人資料,更涉及遺傳學資料,令人憂慮擁有大量基因樣本的檢測公司,可輕易獲取個人完整的基因資料。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表示,科學界對基因的認識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應用於親子鑑定、癌症及病毒基因檢測,以及天賦基因測試,「政府人口普查得到的資料更多,私隱度更高,目前最有誘因取得基因資料的,應該是保險公司,因為基因檢測可分析出不同人患上癌症的機率,直接影響保險賠償。」

檢測樣本無標示個人資料

杜偉樑續說,本港的認可檢測實驗室均取得ISO17025認證,其中一項的要求,正是確保檢測樣本並無個人資料標示,實驗室人員無法知悉檢測者的身分,「技術員只是知道要做的測試是甚麼,再按程序完成實驗,報告結果,如果實驗室在過程中泄露檢測者任何資料,實驗室負責人員需要問責,並要撰寫報告解釋事件,是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