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明知難派大錢 商界但求硬手抗疫
09月07日
抗疫基金縮水,外界多少有點預期,新一輪的保就業計畫,把管業公司和超市做箭靶後,外界已聞到味「今味使大咗」。據估計,今年財政預算出現近三千億元的赤字,正是長貧難顧,政府派得幾多?
四人一枱 希望落空
派錢不是辦法,但水喉扭大了要閂就隨時被人鬧,故此官員近日都趁各種機會,向商界傳達訊息,資源只能集中用在重災區,希望其他行業體諒,表現得如履薄冰,好驚得罪人。
政府對商界以至市民的反應憂心忡忡,不是沒有道理。在前半年,政府在防控和應對經濟上做的工夫大體還算不錯,特別是相對美英等西方國家,本港控疫算穩妥。然而,在對抗第三波的疫情,就有點軟手軟腳,動作太慢,有些應該強硬的地方不敢推進,令到歸零遲遲不能實現,其中較明顯是處理檢測的問題。
本地第三波疫情主要因機組和海員引發,源頭透過病毒基因分析可以找到,然而,政府在追蹤源頭和堵截慢了一拍。在這個狀況下,本來在社區爆發後應增加檢測,可惜同樣在初期做得太鬆,錯過了機會。即使後來中央出手協助加大檢測,但官員在應對流言和失實指控陷入被動。
本來,檢測是防疫重要一環,人人都有義務合作,然而,官員在宣傳計畫時跟着批評者的議題團團轉,不斷突出自願性,唯恐招來非議,把檢測的社會責任和好處放得太輕,令計畫變得慢熱。後來政府發覺問題所在,改變策略駁斥不實指控,加強宣傳,出動名人開動宣傳機器,參加檢測的市民才增加,可見市民並非不明理,關鍵在於官員主事的態度。
防疫被動,檢測慢吞吞,變成社會活動遲遲不敢回復正常。有商界坦言,期望上星期食肆至少可以回復四個人一枱,結果希望落空,其他的措施同樣半鹹不淡,像電影院重開,但入座仍然嚴限,經營者連「吊鹽水」都不夠。如果按照這個進展,染疫人數歸零還要一段時間,之後又怕人鬧,慢條斯理才推出港康碼,生意人就繼續在水深火熱中經營。
怕事拖拉 金山難撐
有商界說,經過大半年抗疫,中小企已經瀕臨乾塘,大財團大老闆手中仍有資金,銀行全部水浸,但大家只敢借錢買些內房高息債套息漁利,根本不敢隨便投資,也沒有甚麼生意可做。在他們眼里,城中一些薪高糧準的醫護懶理民生,事事抬槓,主責官員怕事不打硬仗,應做的事拖拖拉拉,這樣下去就算有金山、銀山,恐怕都撐不下去。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架勢堂 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