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疫轉」——網課下的價值觀教育
09月08日
重新規劃,融入課堂:網課下或許難以按照平日的時間表,但課堂規劃方面,每星期如能維持一節生活教育課或班主任課是最好的,即使不能,也宜安排一些專題課堂,以配合學生身心的需要。因為師生間也需要時間去溝通,尤其在疫情期間不能外出,與人的交流機會大減,這些課堂可讓師生增加溝通交流。一些個人成長的課題,如訂立目標、培養責任感、自律、關愛、堅毅,都是這個時期學生需要的。又因為網上學習,一些課題如網絡安全、資訊素養、網絡欺凌也值得老師和學生討論。其實在生活教育課講授的內容,絕對可以延伸至其他課堂作具體實踐,互相配合。
延伸活動,相輔相成:去年十二月,筆者和其他老師為中四級設計了一節生活教育課,內容是「逆境自強」。課堂上我們教授學生面對困難的方法,如改變心態、換角度去思考,沒料到一月迎來了真正的「疫境」!突然的「疫境」雖令人煩惱,卻看到學生快速地成長。例如停課期間,中文科正講授《始得西山宴遊記》,當時筆者便和中四學生討論柳宗元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後來在「停課有感」的作文功課內,竟發現不少學生仿效柳宗元的做法,選擇和家人行山,紓解不安,改變自己的負面心態。另外,教授《出師表》時,我們亦布置了一份功課——「勸長輩的一封信」,希望學生運用「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技巧說服長輩多關注個人衞生,並同理長輩的難處。這些課業不正正也是生活教育課的延伸活動嗎?
作為網課的一員,筆者十分明白老師每天的辛勞,但俗語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我們也不妨趁此機會,「疫轉」一下,重新思考我們的課堂和學生的需要。
高曉君
作者為中學中文科及輔導教師,經常關注價值觀教育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